的人有,换的人却没有。
“这个竹席怎么换?”一个中年妇女带着一个少女过来了。看两人的穿着不像是乡下人,倒是像县城里的人。
老汉赶忙道:“我想要大米或者面粉,20斤。”他不知道对方会不会同意,20斤大米或者面粉,也就三四块钱,他一张竹席如果有人买,绝对不值三四块的,但是他也知道,买不到高价位的了。
一听要20斤大米或者面粉,林三军和林四军就走开了,他们没有这么多的大米或面粉。两兄弟又走了一会儿,接着有些激动地跑了过去。林四军:“这些木碗怎么换?”他们看到了木碗,他们是想换碗的,但是陶瓷碗肯定很贵,如果木碗便宜的话,还是用木碗好,木碗就是掉地上也不会碎。而且,这些木碗的做工非常的好,打磨得非常光滑,也没有其他的味道。吃饭的木碗、装菜的木盘子、还有大汤碗,都有。此外,还有木筷子、木调羹,东西都很齐全。
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他以前是个木匠,但是这几年这样的光景,谁还找木匠做木工活?自己都吃不饱了,只是对一个木匠来说,不碰木头是非常难受的,所以这几年他没有活的时候,做了很多木碗、木盘子、大汤碗、木调羹、木筷子。找的木头也都是山上捡来的,不是特意砍伐的木头。摊主的生意也不怎么好,不过换倒是有人换的。
男人看着林三军和林四军,想了想:“你们用什么换?”
林三军和林四军把他们的背篓放下来,林四军道:“我们有馒头、面粉、红糖、白糖、肥皂、大米、免费肉票。”零零碎碎的,但是分量都不多,最多的应该就是馒头了。
男人听了,眼睛一亮:“免费肉票是直接拿肉票换肉,不用钱的那种吧?”早年大家养过猪的都知道。
林四军:“是的,你换吗?”
男人道:“10个木碗,一斤免费肉票。一个馒头、一个木调羹。”
林三军和林四军商量了一下,林四军道:“一斤免费肉票换11个木碗,我们给你四个馒头,换6个调羹。”
男人:“……”
林三军和林四军的算法是,四兄弟加上姐姐和姐夫,刚好要六个调羹。然后林四军拿出三斤肉票和12个馒头:“我们每样要三份,我们自己选了。”
男人:“……”原本以为是个吝啬的小客户,结果是个大客户。不过,男人善意地提醒,“木头做碗筷用过之后,要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然潮湿的话,可能会发霉。”当然,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发霉的,不然家里的木板床都发霉了。但是,该提醒的还是要提醒,他就怕小客人换去之后,家里大人又嫌弃来讨说法。
林四军:“知道了。”他们本来就是贪便宜的。
然后,林三军和林四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