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义博头大的看着眼前的锅灶。铁锅和煮饭烧水用的大锅是村长领着人送过来的。一起被送过来的, 还有大米、白面、柴火和一些简单的调味品以及蔬菜和鸡蛋。不难看出,这已经是村长拿出的最高规格的待遇。
嘉应在孙义博震惊的目光中, 顺利的点燃了灶火。一边煮着他们的晚饭红薯, 一边烧着他们需要用到的热水。这个农村的土灶其实也蛮有智慧的, 一把火可以供应两个锅灶。
洗澡才是他们最痛苦的时候, 因为这个天气没有浴霸, 洗澡脱衣服那会儿简直冻得直哆嗦。不过,洗完了之后,整个个人都缓过来了。再美美的吃上一顿红薯大餐。
“我算是明白为什么支教老师留不下来了。”孙义博放下手里的红薯皮,才几个小时的时间,他和嘉应要不是意志坚定, 早就开始打退堂鼓了。
“义博,这就是这里村民的日常生活,没有燃气灶,没有热水器,没有浴霸。不像城里,一个电话,你要的一切生活需要都可以被送上门来。”嘉应呼吸了一口冰凉的空气。在这里,除了这些不便,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事情。
第二天一大早,好多村民主动来学校帮忙打扫卫生。学校已经差不多有半年没有上课了,现在孩子们又有了新的老师,村民们还是非常激动的。毕竟,他们虽然文化少,也知道知识的重要性。
当宁西村希望小学终于开始上课,已经是第二天的事情了。
宁西村一共有十二个适龄的孩子,他们处于七到十二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与孩子之前学识的差异并不太大,主要是他们都没有正经的上过一年以上的学堂。
反正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赶。嘉应在和村长商量之后,决定让村子里面5岁到15岁的孩子都过来上课。他们也不按照课本来学,每一天,嘉应和孙义博都按照自己所准备的课程来给孩子们上课。
孩子们也不需要书本,每个人只用准备一只铅笔和一个作业本就可以了。
嘉应还在庆幸,他们所带的行李中就有铅笔和作业本。不然,这里大部分的孩子都没有文具了。
每一天,孩子们都激动的回家跟家里人讲,他们今天学了什么,知道了什么。老师不仅人长得漂亮,还特别温柔。而且,莫老师唱的歌简直太好听了。莫老师一定是天上的仙女!
自从嘉应他们来了宁西村,这里仿佛被注入了一股生机。不仅是孩子们,连村里的大人走路都更加带劲了。他们得多攒点钱,有条件,还是得送孩子继续读书。不然,孩子的未来只能跟他们一样。
每天早上,嘉应和孙义博不到六点钟就起床了。他们不好意思总是要村民们补给蔬菜和粮食,自己在学校的空地里种了一些蔬菜。吴大叔上一次上山,给他们带了好多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