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院长的祖父母也曾经是省城有名号的人物。心气高傲的他们,不能接受“东北军”不战就放弃家乡,在“少帅”带着东北军撤离的时候,激愤地悬梁自尽了。而他的父母亲,立即将几个孩子托付给关系密切的各家后,投身到“抗日”的南下洪流中。
他是后来出生、但也辗转被送回东北、送到陈家、并在陈家长大的。
陈家和舒家的关系很好,祖祖辈辈就有交情。到了陈文强这一代,他俩刚能穿裤子的时候,就被放在一起当亲兄弟养着。
那时候他叫陈文舒。
解放后他父母把他接回家,面对陌生的父母亲、已经长大成人的哥哥姐姐,他更愿意与比自己小几个月的陈文强在一起。
寒暑假,他都要从京城过来在陈家渡过。
陈家待他非常好。
好到陈文强的父亲在自身难保的时候、也愿意为独子向老爷子求情,求老爷子出头“过继”他、以便能留他在自家给儿子做伴儿。
小舒那时候在陈父的眼里,就是别人家的儿子,是自己儿子应该成为的模样。陈祖父也搞不明白,自己一起教养的两个孩子,怎么亲孙子差小舒那么明显。
所以儿子来求他的时候,他还是豁出去老脸出头了。他希望唯一的孙子,能在“芝兰之室”的熏陶下,沾染一身高洁的“兰花香气”。
那是小舒的父母被补充成“□□”的时候,他在陈家渡过了最艰难的少年时光。然后顶着陈家子的名头,在其“指腹为婚”的岳家“关照”下,与陈文强一起读了医学院。
一间不起眼的医学院。
陈文强也是为了他才离开省城,没去如今的省城医科大学读书的。
经过几十年的动荡,能相互伸出援手的世交,已经越来越少。经过讳莫如深的掩藏与他人关系的“□□”,知道舒院长和陈文强渊源的人也没多少的。
医院的老人是这样形容陈文强和舒院长的关系: “他俩好的穿一条裤子”。夸张一点儿的会说,那是一个脑袋、两个身子。
费院长在当了医疗院长后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拿陈文强开刀。借着省卫生厅开展“全面抓医疗质量管理”活动的东风,把陈文强的“大”外科主任弄了下去。
舒院长便搞了个创伤外科出来,人员配置让费院长伤尽了脑筋也没拦住。对老伴儿娘家堂侄子被弄去创伤外科,费院长焦头烂额了好几个月。幸好陈文强不屑于在杨大夫身上找过场。撤了陈文强的“大外”主任的事情,也就当过去了。
如今“大”外科主任的位置仍然虚挂着、无人敢朝那职位伸手。那是陈文强从南方调回来的时候,舒院长为他量身度造的位置。
舒院长的诚恳,在约谈的纪委官员眼里,就是他态度不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