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节(2 / 4)

此熄灭。

数次战火洗礼, 中小地主被逼到了绝路, 终于开始朝地方豪强开火。

不单如此, 因乱象萌生于两郡交界处, 早就垂涎苍梧富庶的流民冲向了虎贲军的地盘。

然而, 虎贲军细分到村的半军事组织,在护食的本能驱使下,不消上层动员, 便毫不留情的对流民进行了沉重的打击。

都是农民,有组织与无组织的战斗力不可同日而语。

根本无需出动正规军, 光凭着交界的村庄邬堡, 就形成了封锁。

流民只得掉头东进。

继而把战火带到了浔阳全境。

窦宏朗对今年的浔阳岁入已不报指望,如今要考虑的, 是如何节制流民, 以免祸乱江南。

倘或江南亦陷入了混乱,刚成立的楚朝就该凉了。

阁臣庞介然忍不住出列道:“圣上, 流民之乱固然因姜戎而起, 实则为土地兼并过重,百姓常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而今战亦死不战亦死, 为求生机, 岂能不战?臣请抑制兼并、减赋括隐,令百姓各甘其食、安居乐业, 方可建千秋伟业之功!”

众朝臣都同情的看着庞介然,他乃浔阳人, 原陈朝的翰林侍讲,陈朝覆灭后没有回乡,而是南渡降了楚。

楚朝因定都应天,江南党势大,外地臣子便是身居高位者,多半谨言慎行,内阁五人,日常好似只有林、吴两位说话。

至今日,庞介然家乡寸寸焦土,父老颠沛流离,再做不得鹌鹑,毅然提出了最为敏感的土地问题。

括隐算不得生词,如果说历朝初期的“土改”都是只做不说的话,到了朝代中期,括隐就会公然提上议程。

丢了龙兴之地的楚朝,与其说是全新的王朝,不如说是“南陈”,不独继承了陈朝的官员,亦继承了陈朝的陈疴。

不过是因为上层动荡,致使权贵大换血,于是百姓在夹缝中苦苦求得了一丝喘息。

可吏治不改,喘息不过是海市蜃楼。

故而立国仅仅四年,就已需要括隐了。

括隐算的上此时的政治正确,藏匿土地逃避赋税,任何时代都不容。

浔阳景况,几大家族也难免唇亡齿寒。

凭你万顷良田,果真流民四起时,又算的了什么呢?饱读诗书的诸位,自然知道史上赫赫有名的家族们如今都魂归了何方。

何况此时还有姜戎虎视眈眈,被流民卷过尚可依靠宗族人多势众,再度翻身。

叫姜戎当家做主,想想北方的汉人,不由冷汗浸湿了衣背。

因此括隐是必须做的,然如何括,又有许多想法。

从古至今的括隐,最后多半会沦为政治斗争。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