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节(2 / 5)

因为什么?”太子问。

“那家店的东家还有三家店。”石舜华道:“金银楼是首饰店,玉茗轩是茶叶店,满庭芳是胭脂水粉店,加上堂堂杂货店,合称金玉满堂。其实本来叫堂货店,可这个名字太难听,干脆叫堂堂杂货店。”

“孤当时问凌普,凌普说东家很神秘,京城没人知道。”太子好奇道:“你怎么这么清楚?”

第13章 金玉满堂

石舜华看太子嘴里没东西,不会再呛到,“妾身还知道金陵、苏州、杭州和福州也有金、玉、满、堂店。”

“你…不会认识金玉满堂的东家吧?”太子试探道。

石舜华微微颔首,不等他开口,就说:“东家姓石。”

“石?”太子说出口,对上石舜华那双秋水盈盈的眸子,瞠目结舌,“你,你家的?!”

“是的。”石舜华没绕弯子,“爷别急,先听我说。”

“那你快说!”

“我们一家随阿玛到杭州没几年,大哥就到了该娶妻的年龄。额娘给大哥置办聘礼时发现账上的银钱不够用,可二哥眼看着也大了,额娘感到捉襟见肘,就想做点什么补贴家用。”事实上,富察氏想破头皮也没想出办法,反倒是见多识广,也想为家人分担的石舜华发现,“杭州城的金银首饰不如京城多,我们家便打算在杭州开一家金银楼。

“金银楼开起来,我额娘发现挺赚钱,就借着阿玛的人脉把杭州龙井运到京城,开了第一家玉茗轩。而江南的胭脂水粉比京城好,随后又在京城开一家满庭芳。后来阿玛去福州,福州离泉州近,很多西洋人从泉州靠岸都会先去福州逛一圈,导致那边的西洋物件比京城多而且还便宜。我们看到有利可图,就开了堂堂杂货店专门卖西洋物件。”

堂堂杂货店最初并不赚钱,石舜华打算关掉的时候,听到她的便宜表妹心里嫌弃,杂货店里只有几样洋人的东西,还好意思叫杂货店,也不嫌丢人。

石舜华瞬间通了任督二脉,写信告知金陵、杭州、苏州和福州的掌柜,把那边独有的东西送过来。

没过多久,堂堂杂货店便成了名副其实的杂货店。从针头线脑到西洋物品,只要京城百姓想得到的,就能在堂堂杂货店里买到。

康熙三十二年,年初,堂堂杂货店转亏为盈。秋收时节,京城就涌现出好多家杂货店。然而这些杂货店要么没有“堂堂杂货店”物件齐全,要么比它卖的贵。

开门做生意,只能看同行赚钱,这可不成。于是,就有商户故意压价,打压堂堂杂货店。

掌柜见状,并没有跟着降价,而是在门口立个牌子,堂堂杂货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

生意上门,跑堂小二只要听到有人嫌东西贵,就很大声地说:“一分价钱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