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言情小说>醉卧美人膝> 第229节

第229节(2 / 7)

面跟人争的,是叶宁。

谢麟打了个哈欠:“我要养精蓄锐,以后才好往前冲……”

两人正说着没营养的话,却不料数日之后,风云突变,北疆传来消息——魏兵倒是还没有进犯,他们内部还在对着掐,但是,朝廷在魏国安插的钉子却遭到了大清洗,损失惨重!

第240章 和光同尘

所谓风云突变, 并非指的是被抓了几个探子。敌国之间, 互相放几个探子算新闻吗?不放才是吧?事情变糟是指的新任安抚使的处理方式, 将整个事情推向了最糟糕的那一面。

程素素离开北疆的时候,不得不交出手上的不少暗线, 在北疆乃至于魏国,她还是留了一手的。是以她比政事堂还要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并且很快搞清楚了来龙去脉。

事情还要从头说起,因为空间距离以及经费等等原因,程素素被迫将部分手中的暗线转到了朝廷名下。当初之所以偷偷摸摸的搞,一是朝廷不可能公开将这件事交给她来干, 二是她的方式恐怕朝廷也不会完全认可、必会派人“协助”进行干预, 三则是这个时代对于探子并不像后世对于“特工”、“谍战”那样的高评价, 在普通人心里还觉得很时髦, 相反, 这是一种几乎要被当作反派来看待的职业。因为国家太大,很多时候, 探子都是用来监视国人的,无论官民都在被监视之列。

由于有这样的担忧,程素素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很小心。但是一旦谢麟不做现管, 朝廷的资金不到位, 要谢家全力支持这项事业, 难度就相当大了。既拿了朝廷的资金, 到这个时候说不得也要将成果移交一部分了。

做间谍的人里, 也有一部分人在数年的高压生活之下, 产生了焦虑。有的人仇已经报了,有的人怨气已经散了,还有的人向往着新的生活,另有一些人由于年龄、健康的原因,已经不再适应这样的工作了。程素素从中挑选了一部分,同时又征询了各人的意见。

到得最后,手上倒有一多半的人都在朝廷里过了明路,履历上标了他们做过的业绩,授了小官,分别移交给了三路安抚使。朝廷物议,甚至有人说,谢麟昔日之权,颇类唐末节度使,若让他久滞北疆,恐成割据之势。大约也是出于类似的考虑,谢麟回京之后,再无一个统筹三路的安抚使了。

这三人拿到了这一部分人手之后,既惊叹于谢麟居然能将间谍运用得这般好,有一点点自惭,继而又升起一股希望——既我手里握有这股势力,何不用它一用,也好做出些成绩来,兴许我就能统领三路呢?

安抚使们皆是务实的文人担任,想得虽然不错。在对特工间谍的态度上,是既觉得这是柄利器,又不大瞧得起这些人,两国交兵,还是国力、耕战为主,这背后捣鼓的伎俩,谁也不能将它当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