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节(1 / 5)

裴清殊怕宋氏害羞,就没好意思说,其实他身上并没有什么外伤,不过因为这些天骑马的时间过长,现在胯下还隐隐作痛呢……

“我没事,就是虎子哥受了伤……不过幸好伤口处理得还算及时,问题不大。”

“那就好。”宋氏松了口气,后怕地说:“我与殿下刚刚成婚不久,若是殿下有个三长两短的,我可怎么活呀……”

“放心,就算是为了你们,我也会好好保重自己的。”裴清殊说着握住她的手,悄声问道:“这个月的月信……来了么?”

见宋氏红着脸点点头,裴清殊隐隐有些失望,但也知道自己不能操之过急,就没再说什么,只是拍了拍宋氏的手道:“我还有些公务要处理,晚些时候再来看你。”

从宋氏那里出来之后,裴清殊便回到书房继续写奏章,顺便让人去傅府把傅煦叫过来,让傅煦帮他再润色润色。

傅煦看完裴清殊的草稿之后,不由感慨道:“看来殿下此行,真是收获颇丰。”

裴清殊写的建议共有六条,每一条都做了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其中最主要的,也就是围绕科举一事的,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就是有关廪生的选拔问题。裴清殊认为,现在读书考试的成本很高,许多贫家子弟都读不起书,以至于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

既然朝廷每年都出了钱补给考生,那就应该补贴给最需要补贴的优秀学子。

所以他建议,取消所谓品性等十分主观的考量因素,而是在府试录取的五十名考生当中,从头名开始,顺序选择家庭条件困难的考生补助。

所谓的困难,裴清殊和傅煦商量了一下,把家中人口超过三人,家庭年收入二十两以下者,都纳入了这个范围之内。

其实普通人家年收入二十两,尤其是在地方的,已经不算特别贫困了,起码能够吃饱穿暖。

但是读书考试所消耗的银两,尤其是到外地赶考的费用,足以使得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望而却步。

所以裴清殊他们把标准稍微定的低了一些,让一些家庭条件比较一般的生员,也能得到朝廷的补助。

至于那些真的穷的吃不上饭的孩子,别说读书考试了,就是吃饱穿暖还很成问题。

虽然很无奈,但他们暂时不在裴清殊扶持的目标对象之中。

“其实我想过了,我们提议这样改革,唯一伤害的就是那些成绩优异的富家子弟的利益。可对他们来说,这点银米根本不算什么,因为他们看重的是那份荣誉。所以朝廷可以采取一些别的政策弥补他们,比如像在庆宁宫里那样,设立一份光荣榜。不是临时张贴一两天的那种,而是建一个长期的榜单,把入选者的名单放上去,直到下一次考试再更换。”

“这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