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告退。”
李腾道别,转身离去。
吴驹和章邯则进入了官衙内。
“这李腾真是个有意思的人,章邯你说呢?”吴驹感慨道。
章邯点点头:“不卑不亢,不趋炎附势,更不刻意结交,能以如此年纪坐上中尉之职,想必本事过人。”
吴驹点点头。
待李腾和吴驹章邯的背影都消失,门口的军士才心有余悸的拍了拍胸脯。
“幸好这位吴卿大度。”
“是啊是啊。”
“人家是医者,悬壶济世,度量大着呢。”
“别想了,跟咱也没什么关系,好好站岗吧。”
官衙门前再度恢复正常
……
内史听说了吴驹到来的消息,于是亲自出来迎接。
二人一同寒暄,入内就坐。
“昨日吴卿于咸阳宫做将进酒一篇,吾依旧历历在目,没想到这么快就又见面了。”
内史是个年事已高的老者,头发花白,皱纹密布,老态尽显。
他自昭襄王时期便为秦吏,兜兜转转,成为内史已有二十余年。
多年来殚精竭虑,把控整个咸阳城,对于这位老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消耗。
“在下也没想到这么快就惊动了内史阁下,原本只是想来县衙办两件事的。”吴驹笑了笑。
“不知吴卿想要办的事是?”
“不是什么大事。”
“但说无妨,吴卿乃是大王的贵客,况且您都已经来到官衙了,吾身为内史,吴卿能来这里办的事,对吾而言也简单,既如此,岂有不相助的道理?”老内史道。
“既如此,那我便直言了?”
“吴卿请讲。”
“这第一件事倒是确实简单,只是昔日曾遗失了照身帖,来官衙补办一张而已。”吴驹道。
“这件事简单。”
老内史转头对身边的侍从吩咐道:“去请一位制作照身帖的匠人来。”
“是。”那人点点头。
趁着这功夫,老内史煮了一壶茶。
不多时,制作照身帖的匠人到来。
“参见二位大人。”匠人拜道。
“为吴卿制一面照身帖。”老内史道。
“是。”匠人拿出工具:“恕小人需要询问一些信息。”
“请讲。”吴驹道。
“姓名?”
“吴驹。”
“生辰?”
“昭襄王三十九年十二月二日。”
老内史突然侧目,一阵错愕。
昭襄王三十九年生人,那岂不是今年才十九岁?
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