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罗现在可是秩比一千五百石的平准丞,一部的实权长官,只要他能在这个位置上做出成绩,再往上升一升,爬到平准令的位置,迈入银印青绶的行列!
这个位置远超同龄人,身为前三甲的博白庞三人都与之很有距离,所以哪怕甘罗没拿到状元,他也依然是佼佼者,光芒万丈,照耀咸阳众才子。
甘罗想了想,倒也确实是这个道理。
子楚在考场周围巡视,不时驻足观望。
时间一晃而过,到了中午,殿试终于进入尾声。
“考试结束!各位可以停止作答了,记得检查试卷上的姓名!”
吴驹挥挥手,示意一旁数十名小吏去组织收卷,试卷被统一收起,封入箱中,贴上封条。
随后,考生再度进入咸阳殿,子楚亲自为金榜前列的考生授予爵位和赏赐。
博闻,白皓,庞士安三人授公大夫爵位,赏五百金,子楚还分别赐予三人三件宝物,分别是一把剑,一块玉璧和。
剑是一把青铜剑,剑身错金,吹毛断发,削铁如泥,由吴越铸剑名家打造,剑鞘上镶着玉珠与宝石,虽然不是纯钧、太阿那样的名剑,但子楚告诉博闻,这把剑他早年曾经使用、佩戴过很长一段时间,这分量瞬间就不一样了,乃是君王佩剑,可见子楚对博闻寄予厚望。
博闻双手接过,躬身谢恩。
白皓得到的玉璧,与大名鼎鼎的和氏璧出自同样的地方。
当年和氏璧被卞和从荆山开采而出,献于楚厉王,楚厉王命人查看,却被告知是一块石头,大怒,遂以欺君之罪砍去卞和左脚,厉王薨,武王即位,卞和又献玉,武王命人查看,却又得知是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薨,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卞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遂命名为和氏璧。
卞和得以洗脱冤屈,荆山也因出美玉而被大幅度开采,但或许是孕育和氏璧就已经耗费了荆山的全部灵力,此后荆山出玉不少,美玉却寥寥无几。
白皓的这块玉璧就是出土于荆山的美玉,玉质与和氏璧相差无几,只是体积要小许多,也是至宝!
庞士安得到的是一件瓷器,是天青釉瓷器。
自瓷器厂开窑以来,有吴驹为其指明方向,将后世已经出现的各种釉色以及粗略的制作方法传授给工匠,致使技术进步神速。
其中一个窑口一直在研究天青釉,正是“天青色等烟雨”的那个天青,汝窑的巅峰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