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圈子里有了些许的名气,但审稿周期顶多被缩减到三个月左右。
可三个月,顾律等不了。
三个月之后,四年一届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早就开完了,那个时候顾律的研究成果才刊载出来,显然是黄瓜菜都凉了。
因此,犹豫了一番后,顾律还是选择将该论文继续继续投稿到《数学新进展》。
原因很简单。
顾律还记得上次,《数学新进展》的马克龙主编曾主动联系过自己,希望和自己建立一个长期合作的关系。
顾律那次是模棱两可的回复了。
这次,顾律可以通过走马克龙主编的“后门”,短时间内,完成论文的审核与刊载。
这样速度,肯定要比直接投稿到《数学年刊》快很多。
说干就干。
顾律找到马克龙主编的私人邮箱,简单的说明目的后,便直接将全英文版的论文发了过去。
接着,顾律登录ArXiv网站的个人账号,将该论文的预印本上传上去。
关电脑,睡觉!
许久未合眼的顾律倒在床上,头一沾上枕头就沉沉睡了过去。
顾律这边睡的很安稳,却不知顾律丢出的这篇论文,在几何界这片湖泊里,激起了多大的涟漪。
…………
德国,柏林。
施普林格出版社总部,一栋十几层的大楼内。
《数学新进展》的主编马克龙正坐在办公椅上,翘着二两腿,一边优哉游哉的喝着咖啡,一边处理着邮箱中的邮件。
施普林格出版社,是德国一家排名前三的出版社。
而《数学新进展》,便是其旗下的期刊之一。
《数学新进展》作为数学界四大期刊之一,在业内的地位,虽然没有《数学年刊》那么超然,但每年收到的稿件依旧是络绎不绝。
在数量上,《数学新进展》一点都不比其他期刊少,但在质量上,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想想也是,那些大牛级别的数学家,在完成一项研究成果后,第一个选择的目标肯定是《数学年刊》。
而被《数学年刊》拒收后,才会在《数学新进展》等几家中选择一家。
也就导致《数学年刊》吃肉,他们只能跟在后面喝汤。
不仅仅是《数学新进展》如此,《数学学报》和《米国数学会杂志》这两家和他们的情况差不多。
不得不说,这种情况,让马克龙主编感到很憋屈,相当的憋屈!
更何况,马克龙主编还是一个相当有野心,有抱负的主编。
他并不满足如今数学界“四大期刊”的称呼。
而是,希望在他的带领下,《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