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院副教授、维布伦奖得主,攻克极小模型纲领两大难题,证明BAB猜想。
顾律的履历相当单薄,但这仅是顾律成名太短的原因。
在主持人介绍完毕,顾律侧后方的幕布上也呈现顾律本次报告的题目:《ProofofBABConjecture》(BAB猜想的证明)!
简单的几个单词,却具有十足的分量。
要论2018年代数几何领域年度热度最高的时间,除了BAB猜想被证明外,没有别的答案。
想当初,当得知屹立三十几年的BAB猜想被证明后,代数几何领域迎来的是多么大的一场震动。
而如今,BAB猜想的证明者,就站在众人面前。
其实,顾律原本计划汇报的并非是有关BAB猜想的内容。
但没办法……
作为数学界的年度大事件,在国际数学联盟的强烈要求下,最后顾律还是无奈把报告主题换成这个。
搞得自己像是在吃老本似的?
会议室内的众人报告的题目是BAB猜想的证明,并没有任何失落的情绪,反倒是隐隐有些激动。
毕竟,在报告开始前,众人早已料到,顾律这次报告的题目多半就是BAB猜想了。
虽然顾律那篇证明BAB猜想的论文挂在ArXiv上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在座的二百多号人,大部分都读过顾律的那篇文章。
但论文毕竟是论文。
有时候一些内容,数学家一般是不会写进论文当中的。
譬如说,理论框架,以及……数学思维!
…………
…………
顾律开始他的报告。
而报告的内容果然没有让众人失望。
除了一些写在论文中的内容外,顾律补充了相当多的干货。
比如说,当时是如何将极小模型纲领和BAB猜想联系起来,法诺簇的分析研究方法,理论框架的搭建,等等等等。
下面的数学家一边眼睛闪亮的听着,一边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
“……因此,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看似杂乱无章的Fano簇,分为有限组,对每一组中的Fano簇,然后通过连续变化的方式将其中任意一个变为另一个,接下来便是…………”
时间缓缓流逝。
四十五分钟的会议报告,已经过去三十分钟。
“……以上,便是我关于BAB猜想证明的全部过程。”
顾律说完这句话。
会议室内的众人以为顾律结束了报告环节,正准备举手提问呢。
但突然,顾律话语一转。
“前段时间我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