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在《数学年刊》上。
本来,那时的科林见顾律潜力很大,而且量产极高,便有了和顾律建立固定约稿关系的想法。
但在得知顾律将另外两篇论文,即‘复环猜想’还有‘球内整点问题’这两项成果的研究论文投稿到了《数学新进展》,而并非是他们《数学年刊》后,科林教授稍稍对顾律产生了一些不满。
再加上在科林教授知道顾律是博士毕业于他们普林斯顿后,这种不满的情绪被再次放大。
因此科林教授迟迟没有联系顾律,商量让顾律成为《数学年刊》长期投稿人的事情。
直到后来,顾律和康斯坦丁公开对立。
而康斯坦丁和《数学年刊》的关系很不错,并且康斯坦丁也算是《数学年刊》上的常客。
在这种情况下,再和顾律商量约稿的事情,就有站队的嫌疑。
因此,这件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
之后,科林教授便很少关注顾律那边,也很少听说过顾律在国际数学界上的消息。
直到……昨天!
当布鲁尔看到顾律那篇论文标题的那一刻,整个人是完全懵掉的。
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
然后他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把顾律的这篇论文,也就是那篇《非奇异射影代数簇中基于调和微分形式的狭义霍奇猜想的证明》粗略的扫了前面的大概五分之一的内容。
虽然中间有几处部分,他未能完全理解,但从整体上看,顾律这篇论文,单从他看的这部分来说,是不存在任何逻辑上的错误。
这让他很惊讶。
但同时,也让科林教授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
狭义霍奇猜想,真的被他们证明出来了?
而且还是在短短半年的时间内!
于是科林教授马上去找数学研究院的列茨院长。
而列茨院长同样是相当的果断,一场会议很快召开,高等数学研究院几位顶级教授过来,商讨此事。
会议上,列茨院长让科林教授把这篇论文交给几位教授传看,最后,得到几位教授的一致重视。
一个专门针对顾律和西蒙这篇论文的审议小组,迅速组建。
里面的成员包括三位菲奖得主,两位沃夫奖得主。
不过,想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篇论文的验证工作,评议小组的人手完全不够用。
总共三百多页论文,工作量可谓是相当庞大。
但列茨院长并没有全部指望这群人。
在会议开始前,列茨院长已经广发英雄帖,向米国各大高校的数学院求援。
列茨院长在米国数学界的地位很高。
属于一呼百应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