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都市小说>我的老师是学霸> 第四百八十四章 庞大的工作量

第四百八十四章 庞大的工作量(2 / 3)

角动量。

所以这些角动量的总和就是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反映了原子核的内禀特性。

一旦消除了原子核的净核自旋现场,显然就意味着会消除石墨烯原子的特性。

石墨烯作为半导体材料优良的导电性将不复存在。

这种捡了芝麻丢西瓜的事,显然不是改良石墨烯半导体材料性能的初衷。

但是……

净核自旋现象的的确确会影响石墨烯半导体可容纳的量子比特数目。

这就变成了一个很矛盾的问题。

消除净核自旋现象吧,石墨烯半导体的优良导电性将不复存在。

但不消除的话,可容纳的量子比特数目又被死死的限制住。

郭院士团队在针对这个问题时,想到的一种理论上可行的解决方案。

那就是不完全消除石墨烯内部原子核的净核自旋现场,仅消除其中的一部分。

这让既保证了石墨烯自身的优良导电性,有增加了可容纳量子比特的数目。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顾律面前的这十一份失败的实验记录便是证据。

这个方案虽然在理论上可行。

但难就难在,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

究竟需要消除多少净核自旋现象,才能保证在不影响导电性的情况下,增加量子比特数目。

这个‘量’很难让人把握。

所以导致郭院士团队之前的十一次实验全部以彻彻底底的失败告终。

并且,在十一次实验数据中,其中有七八份实验数据得到的结果,是石墨烯半导体不仅失去了优良的导电性,并且可容纳的量子比特数并没有增加。

鱼和熊掌都没捞着。

顾律从书房的一侧找出几张草稿纸,平铺在桌面上,用笔在草稿纸上画出石墨烯的原子内部结构图,然后列出几个公式。

顾律正在试图通过数学的语言计算出平衡点的所在。

一行行公式被顾律列在纸上。

半个小时后……

顾律将面前已经涂改的不成样子的草稿纸揉搓成一团,丢进垃圾桶里。

接着顾律整个人靠在椅背上。

不行,完全不行!

顾律的尝试是以失败告终。

因为他发现通过数学语言的公式推导计算,完全得不出平衡点的具体所在。

起码现在是不行。

原因是在于可供参考的实验数据实在是太少。

在极少实验数据的支撑下,顾律完全连一个普适性的公式都推导不出来。

这种情况下,更不用说去求解平衡点的所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