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运没有过多关注传书,回复了一些相熟的人后,继续县衙的文书。
一县需要记录的事情极多,尤其像宁安县这种大县,若不能尽快了解方方面面,很可能一个疏忽就会着了左相一党的道。
于是,方运上午读文书,下午审案,晚上继续读文书,累并充足着。
时间一晃就是多日,方运亲自处理了大量的案件,而典史于八尺和刑名师爷夏京恩一直在学习。
在二月初六的时候,方运接到圣院刑殿和东圣阁以及景国刑部、大理寺和监察院三法司的文书,允许方运以宁安县为试点进行律法革新,但在三个月后,圣院和景国三法司的官员会来宁安县巡察验收。
按理说,这种涉及景国官员权力变化的革新,必须由掌管百官的吏部的文书,但吏部在左相掌握之下,始终不发文书。方运完全不在乎,因为吏部无权反对圣院的法令。
到了二月初八的时候,方运放权,把大量的民事案件划归典史负责,但必须由两名法家举人签名才能结案。
这些天宁安县一派安详,街面上的地痞流氓被游街示众彻底吓住。
唯一问题是关系民生的粮价涨了少许,方运调查发现与往年相差不大,便命令几个幕僚持续关注,粮食乃是民生之本,绝不能出问题。
二月初十,新一期的《文报》出版,整整好几页都与方运有关,从方运文战象州到在宁安县的言行,让读到这期《文报》的各地民众大呼过瘾。
不过,除了方运,还有一个殿试进士的事迹也上了《文报》,雷家的雷述山。
第847章 安贫乐道
二月初十的清晨,方运吃过早饭,打开《文报》,有关自己的事一扫而过,但把其他新闻牢牢记在脑海中。
不多时,方运看到雷述山三个字,想起之前多位好友的警告,雷家全力帮助雷述山,为的就是夺嘉国状元,不仅要在学海中争雄,更要在国首之争中一较长短。
方运一字一句认真,一开始露出惊讶之色,心道早知道雷述山在农家和工家颇有建树,没想到上任不到十天,他竟然和幕僚以及廷县当地的工家人合力攻破一项技术难关,改良了用以灌溉或排涝的翻车,不仅简化了翻车的工艺,降低了一成半的成本,并且让翻车的寿命提高了三成,效率足足提高两成,大大节省了人力或畜力。
在改良翻车的过程中,雷述山还因此在机关术方面更上一层,准备写一篇论述机关改良的文章,在十天内递交给《圣道》编审院。
文章不仅写了有关雷述山的事迹,还称赞了廷县工房的一位秀才吏员,那吏员勤勤恳恳扑在工作上,为了工家奉献一生,技艺精湛,哪怕许多私人工坊用很高的酬劳雇佣他,他都没有去,始终坚持在县衙工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