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实际上呢?
历史之中,大唐正是被节度使领军灭国,大唐最后一任皇帝,也是死在节度使手中。
节度使制度,何止拥兵自重,不听皇命这么简单?
节度使制度,是要灭李唐江山啊!
这让李祀如何三思?
等着被各方节度使打上皇宫,然后将江山拱手相让,最后被赐死?
这绝对不可能!
杨青林见到陛下如此盛怒,脸色惨白,没有一丝血色。
此时此刻,他才意识到,皇帝废除节度使制度的决心。
皇帝废除节度使制度,绝对不是突发奇想,而是早有准备,至于刺杀一事,不过是一个借口罢了。
之所以将他召到长生殿,并非询问他的意见,而是想知道废除节度使制度之后,如何处理。
“杨爱卿,你觉得,朕还能三思吗?”
李祀缓缓站了起来,走到长生殿之外,望向天幕:“朕明白你的顾虑,这些朕都有考虑过,现在,你只需要说出你的想法。”
杨青林看着皇帝的背影,下意识的打了个冷颤,低头说道:“臣以为,若陛下真的准备废除节度使制度,一定要不惜任何代价,将各方节度使调回长安,然后杀之!”
杨青林话语中,充斥着狠辣。
既然要废除节度使制度,那么各方节度使,自然一个不能留!
否则,后患无穷!
李祀听到杨青林的话,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个杨青林,平时在朝堂上,没什么存在感,什么人也不得罪,但在关键时刻,却比任何人还要狠辣啊!
各方节度使为大唐镇守边关,抵挡异族入侵,劳苦功高,但到了杨青林嘴里,却是尽数杀了,狠辣至极啊...
不过李祀转念一想,倒也正常,如果杨青林真的那么与世无争,怎么会做到一品太尉?
太尉虽然是虚职,但那也是一品!
并且,作为先帝留下来的顾命大臣,怎么可能会是简单之人?
李祀微微点头:“继续说。”
杨青林心念疾转,开口说道:“节度使制度的最大弊端,在于节度使权利太大。”
“只不过,又不能收回这些权利,否则不利于镇守边关。”
“微臣认为,给予节度使的权利,陛下用不着收回,只需要将节度使的权利,一分为二。”
“兵权和民权交到不同的人手中。”
“掌握兵权的为总兵,掌握民权的为提督,两者相互监督,相互制约,这样一来,极大的降低了拥兵自重的可能。”
“若是陛下仍旧不放心,可以每年将总兵和提督调到其他地方,这样就避免他们在地方扎稳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