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3 / 5)

胡尚书这回是真的愁得睡不着觉了。

关键吧,这事儿还不能对别人说。虞衡现在正是风头正盛的时候,或者说,自打他出名以来,风头就没下去过。就算远离京城前去岐州任职,离京千里地,还能时不时搞个大新闻出来,让京城众人都震惊一回。

别看胡尚书嘴上骂虞衡败家,实际上心里可骄傲了。就虞衡在岐州做的那些事儿,随便拎出来一件,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政绩。只等任期满,调他进京,入阁就基本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不是谁都有那个能耐能把一个穷乡僻壤的下州治理成现在这样儿。虞衡去了岐州三年,这三年,岐州的发展就像是骑了千里马似的,一日千里,咻的一下就戳了不少州的屁股,排名蹭蹭往上窜。虽然还不能和有名的富庶之地相比,但按岐州现在的情况,一个中州是跑不了的。

三年时间就能把一个排名倒数的下州治理成一个中州,这本事,金銮殿上站着的那些人,谁能拍着胸脯保证说自己能做到的?

反正胡尚书自己是不敢夸下这个海口的。

这样一份毋庸置疑的政绩在,即便虞衡回京时年纪还不到三十,但昭宁帝要是想让他入阁,其他官员也反驳不了。

就算是最为严苛的御史,在这方面都挑不出虞衡的毛病来。

当年虞衡自己主动请缨去岐州,其他人嘴上虽然不说,心里难免会嘀咕几句他怕是脑子有病,放着这么多个好地方不选,傻不拉几地选了岐州。这不纯粹就是给自己添堵吗?

有简单模式不走,偏要给自己开个地狱难度,这不是脑子有病是什么?

结果呢?短短三年,当初吐槽虞衡脑子有病的人啪啪被虞衡打脸,这才不得不捂着已经被打肿的脸承认:对虞衡而言,岐州还真是最好的选择。

地狱难度又怎么样?人家虞衡有真本事,凭自己的能耐愣是把一个州都给盘活了,政绩哐哐砸人一脸。就算再讨厌虞衡的人,也得摸着良心说一句:虞衡是个有大本事的人。

甚至可以说,在离开京城后,他的治理能力才得到了充分地施展。哪怕是用最挑剔的目光去看虞衡的所作所为,也无从指摘。

除了费银子,没毛病。

但这银子,又是虞衡凭自己的本事为岐州创的收,别看现在虞衡正带领着整个岐州搞建设,实际上,岐州财政还真不像其他人想象的那样,快被虞衡给霍霍完了。相反,虞衡的日子过得还挺滋润。

主要是岐州百姓太爱戴虞衡了,看到了风碣县的变化后,岐州境内所有的百姓都成了虞衡拥趸者,对虞衡有着盲目的信任,虞衡做任何决定,他们都支持。这支持还不只是口头上的支持,岐州百姓的行动力还特别强,虞衡说要修路,那边官府的消息刚下去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