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人脸色不善,旁边的吴景荣倏地一哆嗦——
陈毓不认识此人,他却是识的的。
这人姓商,单名一个运字。旁边那个和商运长相相似的年轻人,则是他的儿子,今年新鲜出炉的举人商铭。
要说商运,和吴昌平还曾有过同窗之谊。两人的境遇也颇为相似,都是考中秀才后便一路蹉跎,屡考屡败,无望之下,只得转为去教馆中谋生。
相较于吴昌平失意之后的旷达心胸,商运为人则有些偏执,曾在落第之后,长时间借酒浇愁,这也是当初孙氏父亲会选择吴昌平而拒绝相对来说更年轻和女儿更相配的商运的根本原因。
只是商运却不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反而把一切都归咎于旁人,更是对吴昌平这个“横刀夺爱”的人恨之入骨。竟是无时无刻不想着要把吴昌平给踩在脚下,以报当年“夺妻之恨”。
而他的这个愿望,也在儿子考中秀才后终于实现——
商铭十四岁甫一下场,就一举考中秀才不说,还考进了廪生!要知道这可是文气最盛的江南,二十岁三十岁,甚至五十岁还在为秀才而拼搏的人比比皆是。
商铭因此风头大盛,被众人誉为神童。然后投考白鹿书院,也是毫无意外的被录取。更是得到了白鹿书院中颇有名气的儒者沈洛的认可。
彼时正好白鹿书院的蒙童班还缺少一位教授书法的先生,而商铭的书法又很有大家之风,沈洛就随口问他是何人所授,商铭告之,是自己父亲精心教导的结果。
同一时间,吴昌平也正好被人推荐后前来应聘,闲谈间提及商铭,并言明那是自己一手教出的学生。
吴昌平这话倒是丝毫不假。
商运屡屡落第之后,始终不甘心,镇日里或者呼酒买醉,或者和人写诗唱和,至于家中生计,根本问也不问。家中衣食所需全靠妻子给人帮佣所得,经常穷的锅都揭不开。甚而儿子去私塾就读的束脩都拿不出来。
亏得吴昌平瞧着不忍,又可惜商铭是个读书的好苗子,就出面帮着说和,让商运也在私塾中担了个名,这样不独每一月都有银子可拿,便是商铭也可以免了束脩就读。
可以说,在商铭身上花费了大量心血的是吴昌平,而不是商运这个父亲。
可吴昌平无论如何也没有料到,到头来在背后狠狠的捅了他一刀的就是商家父子。
白鹿法的西席之位被商运平白得了去还不算,甚而吴昌平还落了个人人不齿的欺世盗名的名头。
那一次之后吴昌平大病一场,然后便远走方城府,到了陈府任教。
而商家则因为父子俱入白鹿书院而让人艳羡不已。
而最让吴景荣弄不懂的便是,为何之前爹爹就对商铭精心教导,到了商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