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近在眼前了。正月里已是在县衙里报了名,眼看着县试在即,陈毓得赶紧启程回去。而在这之前,陈毓还想在鹿泠郡这里建一座织坊,并一个成衣坊,再买两个土地肥沃的庄子,将来一并作为给姐姐的嫁妆——
因是失母长女,而且生母继母均是商家女出身,陈秀的婚事颇多波折。
及笄后,虽也有人上门提亲,却是都不尽如人意。
倒是年前,方城县知县许如海的夫人韩氏给说了一门亲事,陈家人颇为满意。
男方也是姓韩,名叫韩伯霖,论辈分要叫韩氏一声姑妈,听韩氏说他们家虽是清贫了些,却最是个规矩的人家。
而且韩伯霖也是个极争气的,两年前考中了举人,等到明年就要下场,听韩氏的意思,以韩伯霖的才华,不出意外,很快就能捧个进士回来。
就只有一点儿不足,那就是韩伯霖父亲早亡,下面还有四个弟弟妹妹,母亲又体弱多病,身为长子,压在韩伯霖肩上的担子无疑就极重。
甚而这些年来家里负债累累。再加上弟妹和母亲的拖累,以致也是和陈秀一般,处境颇有些尴尬,这般高不成低不就,婚事就搁哪儿了。甚而韩伯霖唯恐寡母弟妹受委屈,一心想着等自己举业有成进士及第,再考虑亲事也不晚。
倒是韩家老母不愿,于是就托了韩氏,可巧,韩氏跟随丈夫赴任方城县后,知道了陈知府家的小姐正是适婚之龄,却尚未婚配,就为两家牵了线。
知道了了陈家的情形,韩家那边倒是比较满意,毕竟,这之前也有官宦人家想要结亲的,可人家要嫁的却是家里不得宠的庶女罢了。哪里像陈家,可是正经的嫡女。又听韩氏说陈秀生的还极好,性情还和顺的紧,就更加热心了。
消息传到陈清和那里,也颇为感兴趣,毕竟自己也是寒门出身,家世不家世的,倒是并不看重。
就只陈毓坚持要先去打探一番。
因而到了鹿泠郡后,颇费了一番功夫,得到的消息倒是和韩氏说的并没有太大差别,如果说稍有出入的话,那就是韩氏家族在鹿泠郡中也算大姓,至于韩伯霖家,因父亲早亡,早年寡母领着这么多孩子,好像颇受了家族一些排挤。
其他倒是都和韩氏所说的一般,甚而周家几个弟弟,陈毓还找机会接触了下,虽是穿着颇为清简,也都是知书懂理的孩子,瞧着家教是极好的。
想来周家老母也是个明事理的老太太。
陈毓就给家人去了信,让父亲同意了这门亲事。又忙忙的派喜子在郡中找上好的铺面——
上辈子姐姐受了太多的苦,这一世自然要好好补偿,虽然知道爹和娘亲一定会帮姐姐准备丰厚的嫁妆,陈毓还是不放心,这才一力督促着喜子四处寻访合适的铺面。又嘱咐说不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