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历史小说>秦皇纪> 第四十章 宏伟蓝图

第四十章 宏伟蓝图(3 / 4)

授徒,甚至还可以把乐毅请来……”

“天!”秦异人说得口沫横飞,范睢直瞪眼睛,到最后,竟然叫天了。

实在是秦异人描绘的蓝图太过美好了,美好得让人难以置信。若真要如此的话,秦国的人才就会更多,不会再缺乏人才了。

“秦之人才主要来自山东之地,这些人才在父母之邦不被人重视,不被重用,不得不远走他邦,不远千里来到秦国。”范睢很是感慨,道:“我范睢就更加不幸了,九死一生,差点被魏齐这奸贼害死。非我负于魏,是魏负于我,不得不入秦。”

秦国的人才主要是来自山东之地,官员有三四成来自山东,吏员更是高达六七成来自山东之地,这是一个让人震惊的比例了。

这事足以说明秦国政治清明,对人才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可以让人才有用武之地。然而,这也是一个隐患,说明秦国的人才不足。

在当时,没人重视教育,各大战国更不会大力兴办教育,为何?一是大争之世,财力吃紧,连打仗的钱都没有了,谁还来办学?二是因为当时的特殊社会形势,识字的人不多,要想大办教育谈何容易。

正是因为如此,比如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二十二”,因此而美名天下传,万古流芳,成为中国因史上著名的教育家。

若秦国出巨资,大举办学,培养人才的话,那么,秦国的人才就会更多,秦国就会更强。这等好处,范睢不会看不出来。

不过,紧接着,范睢又是摇头,打击秦异人道:“公子,你这想法虽然好,却难以实现。军务政务这倒不难,难就难在工匠之事。你想啊,一个良工要花费心血几多,方能得一良法?就这样平白教给他人,他们愿意吗?”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教会徒弟,饿死师父”,这是工匠难处的写照。若是倾囊相授,自己就没有饭吃了,为了吃饭穿衣,就要“留一手”,这是中国古代良工的写照。

一项发明创造要花费的心血那是何等之多,谁愿平白传授他人?

范睢这话切中要害了。

“这又有何难?”秦异人却是不在乎,笑道:“大秦只需yào

在秦法中再增添一条‘专利法’便可。”

“专利法?何谓专利法?”范睢第一次听到这等新鲜名词,不明所以,不得不请教。

“专利法就是保护工匠的技艺。比如徐夫人他的铸剑之法,会得到大秦律法的保护。若是有人想铸剑,要用他的铸剑之术,就得给他金。”秦异人解释一句。

“……”专利法有效的解决了工匠藏私的弊端,真要如此做的话,工匠不用再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父”了。有了生活的保障,他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传授给弟子。

“还有一个好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