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那里的香客,因为奉送了不少香油钱的缘故,辉阳寺的方丈欣然收下周太平。
并且赐予了他一个法号:太平。
太平意太平,勿有邪念生。
放下痴嗔怨,尽享心太平。
方丈希望原生不幸的家庭,不要影响到他,早早放下俗世过往,才能得到解脱。
太平在辉阳寺待了五年,仅十二岁便已经遍读佛经,寺庙上下的老僧人,辩论起来都不是他的对手。
因为佛学精深的缘故,太平名气传了出去,竟然被金光寺所看重。
金光寺,是有高深佛法传承的修行宗门。
那当初胆大包天来刺探城隍府的普陀大和尚,就是金光寺的高僧。
太平被带到了金光寺,展现出了天才一般的悟性。
仅用了五年的时间,他已经成了金光寺青年一代的佼佼者。
但是看似成功的他,并不快乐,反倒是生出了无限的迷惘。
他加入佛门,求的是解脱,可是自己却没有得到解脱。
现实是现实,佛经是佛经,完全是两个世界。
师门长辈们看待凡人,高高在上,轻蔑冷漠。
同门师兄弟修佛理,却不通佛性,他们追求的不是普度众生,而是个人的力量。
这一切,都让太平迷茫。
又三年过去,他愈发的寡言少语,在宗门内外,见识到了太多太多的不平之事。
太平心中火焰,已然燃烧起来。
三年没有爆发,是因为还没有积蓄到极致!
终于在一天,毫无征兆的,太平和师门长辈爆发了冲突,之后,他被强势镇压锁在佛塔之中。
三月之后,太平破开佛塔,寻了把戒刀,一路杀下山门!
自此,他被金光寺列为叛徒,满修行界通缉。
不知道多少修行者,为了讨好金光寺,前来追杀他,但是都被他所杀。
几年逃亡,他杀了不知道多少人,几次还主动出击,血洗了几个隐世宗门,所以被各大名门正派,列为邪魔。
本来说,他这种四处得罪人的疯狂行为,应该早就该付出代价了。
可偏偏,他越战越强,反倒是那些与他敌对的人,都被杀的闻风丧胆。
太平和尚嫉恶如仇,专管不平事,一动手,非要见血才罢休!
就在各大隐世宗门忍无可忍,决定要联手灭了他的时候,阴气复苏来临,时代大变,各大宗门忙于应对,也就没有时间理会他了。
官方在资料上对太平和尚有评价,写着“嗜杀成性”,“偏激不堪”等缺点。
同样也写着“嫉恶如仇”,“替天行道”等优点。
这是一个爱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