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节(3 / 5)

高度褒奖,“部队就是有了你们,才能更积极和谐。”

大夸特夸了有互助友爱精神的姜宁同志后,吴部长大笔一挥,落定了此事。

回去了路上,陈桂花激动得眼睛都红了,“姜妹子,真成了。”

“嗯,是成了。”姜宁安慰几句,又说:“不过现在只是有竞争资格而已,能不能上岗,还得等着呢。”

“那是。”

陈桂花哪能不知道,她性子豁达,从不是钻牛角尖的人,“有资格就很好了,谢了你了姜妹子,中午到我家吃饭去,我得把压箱底的老腊肉翻出来,好好招待你。”

她从不卖惨,但也不遮掩自己家里困难,言语风趣,姜宁乐了,“行,那我得尝尝,看压箱底的腊肉是啥味儿。”

陈桂花这性子,不请客一顿大概得惦记着,姜宁索性也不推辞,想着回家多拎些糖果花生过去得了。

自己也不做饭,吃了以后直接出门去杨市得了。

第35章

两人说说笑笑往家属区走,陈桂花先回家准备午饭, 姜宁则先回了一趟家, 抓了一小布兜水果糖花生瓜子,再把煨好的牛骨汤舀了一壶, 才锁了门往陈桂花家去。

牛骨是昨天买的,加了胡椒跟大块姜,熬得雪白雪白, 喝一口暖辣暖辣,浑身都能热起来, 冬天喝最适合不过。

不过最受小孩子们欢迎的, 还是那兜花生糖果,陈桂花把五个孩子教育得不错,没有哄抢十分有礼貌, 兄姐们还懂得照顾一岁多的弟弟。

热热闹闹吃了一个午饭, 姜宁看时间差不多了,赶紧告别往家属区外走去。

北边留县中午固定有一班客车发往杨市, 她要去等客车,跟裁缝铺的常金兰约好下午签合同, 不能错过。

等了十几分钟, 客车来了, 这客车没林县的破, 但也好不了太多, 车厢里不但有人还有鸡鸭, 气味并不好, 但好在不算挤且车窗都能打开。

客车速度比不上后勤车,且沿途还得上下客,晃悠悠一个多小时,才到的杨市。

姜宁下车长吐了一口气,晃了晃略有晕眩的脑袋,抬起腕表一看,两点二十分。

还好,跟常金兰约的三点,现在过去完全赶得及。

姜宁直奔西河坊。

这次的裁缝铺里,不但有常金兰,还多了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男人,相貌普通中等个子,打量了面前最多十八九岁的俏丽姑娘一眼,听说结婚了,但不大像。

不过不管了,看样子落落大方目光清澈,不像个哄人的就行。

“你好,我叫沈孝明,是在机械厂上班的,这是我媳妇。”他指了指常金兰,后者点了点头。

据沈孝明介绍,他是个车间主任,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