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3 / 5)

然,货车是继续挂靠在纺织厂的,能避免很多麻烦,走出去也方便。

“嗯,二哥选这行当挺不错的。”姜宁仔细听完,十分赞同。

其实这说法还是委婉了,何止是不错,这也八十年代的黄金行业之一,尤其是初中期。

合法的“倒爷”,捞金无数。

等到行业式微的时候,还有其他朝阳行业可以投资,又或者能早早就涉猎其他,反正就是不愁的。

唯一值得担心的,就是国家很快划出特区,改革进一步深入,很多限制放宽,人口流动性大大增强,劫道的也多了起来。

这几年机遇无数,同样也十分混乱,长途车司机受伤,甚至回不来的事情,时有发生。

眼下还不乱,但马上就会乱起来,姜红兵抓住的机会非常好,占领先机,万事俱备了,姜宁也说不出考虑放弃的话,只不过,她难免忧心忡忡。

“二哥,这改革了,人肯定得动起来的,有人赚钱多有人赚钱少,眼红胆大的肯定有,你得多带几个人出门,家伙什么的都得搁在身边。”

“嗯,二哥知道的。”

姜红兵目光暖暖,他是个胆大心细的聪明人,小妹说的他早就考虑到了。

“我和大哥合伙干,还请了大伯家的堂哥们过来帮忙,还有六爷家的两个堂哥。”

姜红兵随即解释,姜建设也办了停薪留职手续。兄弟俩请的都是安分能打的壮小伙,本家人待遇都是从优的,一共七个大男人两辆车。

“而且二哥还打算和人搭伙呢,五辆车一起走,大家照应着。”

这就是姜红兵准备年后在杨市办的事。

纺织总厂也淘汰下来三辆货车,有眼光的机灵人哪里都有,总厂接手货车的是姜红兵的哥们,两人关系好,想法相同,一拍即合决定一起走。

出入路线并在一起,各干各的,十来二十个大男人也能互相照应。

姜宁闻言心暂时放下来了,其实她刚才琢磨着,要不要让赵向东联系一下退役的昔日战友,看是否有意干这个的。

据她上辈子所知,这年头退役军人的待遇一般都普通,特别是去年初对越自卫战结束,因伤退役的军官战士极多,绝大部分安排都不尽如人意的,不少人生活十分艰辛。

国家不富,部队军费少,人数还多只能尽力了,毕竟牺牲的也十分多,抚恤金还得紧着那边来。

现在看姜红兵确实准备充分,人手暂时是够的了,姜宁就先将这个提议搁下,等以后二哥觉得人手短缺,或者扩大规模再说。

“嗯,这挺好的嘛。”

姜宁点头,又半开玩笑道:“等以后觉得人手不够了,还可以问问东哥有老战友介绍不?咱待遇从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