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手获益大很多。
谁都知道二道贩子赚得多,姜家兄弟也中间商,不过他们是长途奔波,四下比较货源,还出人出车,赚得也不容易。
要是批给杨市的人,那这人就稳稳大赚了。
姜红兵笑笑,摇了摇头,“咱们拉回杨市的货,小半批给人吧,剩下大半咱们打算开个两个店直接卖。”
这是路上就商量好的,辛辛苦苦运回来的东西,当然不想被人白割一茬。
本来犹豫着怕麻烦的,因为他们不长期留在杨市,怕雇的售货员欺上瞒下,是姜宁的明码标价给了姜红兵启发,定个实价,称重进店,可以略略浮动一些,但再多就不行了。
老百姓火眼金睛,你想缺斤少两也不容易,再拜托几个哥们常来逛逛,就差不多了。
这些紧俏货物,不愁生意不好。至于批给人的那小半,其实是维持人脉打通关系用的,相较而言获取的利益不能以钱来计算。
“宁宁,我和大哥商量过了,想在杨市买个房子,把爸妈嫂子小杰接过来。”
这趟出去真赚了不少,就算留下大半作为下次出车本金,买个好房子安置家人,还是绰绰有余的。
“真的?!”
惊喜来得太快太突然,姜宁愣了半响才反应过来,一向遇事淡定的她喜形于色,“真的吗?那太好了!!”
她欢呼雀跃。
分开几个月,姜宁非常想念爸妈,她还以为至少得耐心等个一年半载呢,现在哥哥事业顺利又雷厉风行,一下子就拍板了。
兄妹三个都非常高兴。
“到时候爸妈嫂子来了,还能帮你们看着那边店呢,也不怕有人欺上瞒下了。”
姜父姜母才四十多岁,闲在家里怕是待不住,有事情忙才是好的。
姜宁想了想有些担忧,“也不知咱爸舍不舍得工作。”
姜父在木材厂是个中层领导,这工作是他退役后分配的,经营多年,养了小家还安排了儿女工作,感情肯定不浅的,她怕亲爸两难。
“宁宁放心,我上次回家已经和爸妈商量过了。”就是年后回林县与姜建设汇合那次,姜红兵安慰妹妹,“爸爽快着呢,我一说他就点头了。”
对于姜父来说,离开多年岗位不舍肯定有的,但对比起儿女,那都不是事。三个孩子连同孙子都在杨市了,他的心也跟过去了,就算有媳妇陪着也不是事。
这事儿没说的。
姜宁这才放了心,她喜滋滋地说:“哥,你们打算买哪儿的房子呀?我也想一起买呢。”
买房置产,这念头她一直都有,但一来没空,二来没地儿寻摸房源。
这年头商品房还没出现,租房都极少,更甭提出售房产的了,真正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