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节(2 / 4)

孩子,命真好。”

同人不同命。

李沁得意洋洋:“那是,一般人没这本事!”

姜宁牙痒痒,难怪李婧爱揍她,太会气人了,“得了,咱先记账上了,回头再揍你。”

李沁斜睨了她一眼,摇头晃脑:“嘻嘻,你打不过我。”

姜宁:“……”哼!

*

耍完嘴皮子,就已经到了春节了,今年姜宁并没有回老家,因为严打并没有因为新年而停歇,赵向东还有任务。

收拾收拾,往老家寄了一大包东西,再轮流打过电话,让孩子们都给阿爷阿奶拜了年,这个年就在杨市过了。

这个年气氛非常不错,生活安心了不少的杨市居民喜笑颜开,鞭炮放了一挂又一挂,“噼里啪啦”的炸响声从年三十响到大年初一,街头巷尾都是红彤彤的鞭炮碎屑,喜气洋洋。

一家人除了苦逼加班的赵向东,都乐呵呵玩了好几天,市里市外的景点走了好几处,欢腾地过大年。

最高兴的要数孩子们了,有的玩不说,还红包收了不停。

来姜家拜年的人十分多,进进出出总是得给孩子们红包的,个个雄赳赳气昂昂,背了姜宁特地送的斜背小挎包,满满当当塞了红包。

最小的乐乐也非常高兴,这小妮子着一身红彤彤的衣裤,跟个小红包似的,小嗓门清脆,咯咯笑着,等她爸回家还特地把小挎包拿出来,给她爸好好展示一番自己的收获。

赵向东有点酸溜溜,他不在家,他的孩子们也能过得格外有滋有味。

姜宁取笑了他一番,被有点恼羞成怒的丈夫好生收拾一顿,过了一个身心异常和谐的新春佳节。

热热闹闹一直到了元宵,等美美地吃了汤圆,她就把儿子闺女的红包都拆了,然后给他们分别存进银行。

这是一直以来的做法,等孩子大一点,她还得适当教会他们理财,养成一个不错的金钱观念。

小本本安安的就给他自己收着,反正他有自己的房间了。这小子机灵,已经似懂非懂了,偶尔还会拉开抽屉瞅瞅,问他你有钱吗?他忙不迭点头。

乐乐的就先妈妈帮拿着吧,她忒小了点。

元宵过了,虽然年味未散尽,但日子已经重新上轨。

姜宁已经大四下学期了,她的实习单位是市纺织厂,如无意外,她毕业后分配工作也会在这里。

姜宁上大学本意是再次充实自己,并非为了铁饭碗,所以不管实习还是工作分配,反而掣肘了她。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大,市纺织厂是孙甜甜她爸的地盘,两家这关系也不来虚的,孙父利索给走了些关系,姜宁就挂名就成,无需上班。

至于孙甜甜,自家和未来夫家对她的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