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闺女一只小手指着她右后方,小脑袋也往右后方转,王锦绣看过去。
看起来是间杂货铺,没有吃的,没有布料,大多数是书本。
她今天逛附近的目标是看饭馆,瞥了眼杂货铺,没看太仔细。
“两岁就想读书了?以后妈妈让爸爸找些旧书给你看好不好?我们不去铺子里。”王锦绣不想带闺女进去。
她带钱了,但是没打算花钱。
村子里没有小卖部,供销社在镇上,她不担心儿子闺女被路边小店吸引,耍赖不肯回家的事情发生,现在不好说了,如果丈夫在,会干脆地把闺女抱走,她没办法狠下心来。
闺女使出吃奶的劲来拉她,不停喊妈妈,她扭不过闺女,带着儿子闺女待在附近。
“叶子,不能靠太近,别人家的东西不能乱碰,不能拿走,我们就在这里看几眼。”已经靠近好几米,快走到人家门口了,要是叫老板看到,没准会担心她和孩子影响做生意,让他们走远点。
小叶子不想自己走进去,妈妈站着不动了,她怎么拉妈妈都不动。
妈妈的话让小叶子似懂非懂,只能眼巴巴看着。
汤圆和妹妹一样,眼巴巴看着,他也想进去。
“你带孩子来看文具的吗?进来看吧。”老板见一家三口在门口不远处站了十几分钟,主动出来询问。
是个女老板,说的普通话。
王锦绣没听懂,连忙说我们这就走了,她依旧是普通话和方言交换着来,普通话四不像,她猜老板应该能听懂。
听不懂也没事,她带孩子走,不影响老板做生意。
“你是稠县人吧,我妈娘家就是稠县,我会说几句稠县话。”周太兰听她口音熟悉,问她是不是稠县人。
王锦绣连忙点头,说自己是稠县人。
两个人严格意义上不算老乡,老板或许连稠县都没去过几次,王锦绣听到她会说稠县话,感到亲切,不再用蹩脚的普通话交流,改成家乡话:“姐,我家闺女看见你的店走不动道,耽误你做生意了,我们这就走,汤圆,你帮妈妈拿热水瓶,妈妈抱妹妹回家。”
周太兰的妈妈如今六十多岁,嫁到省城四十几年,仍然不会说普通话,她听了四十几年稠县话,即使稠县村与村之间的方言都有区别,她和王锦绣正常沟通没问题:“可以进来看看,学生都在上课,我现在没生意,你们放心逛,进来看看没事。”
老板太热情了,王锦绣最后带着汤圆叶子一起进去,叶子在踏进店里的一瞬间就放开妈妈的手,自己去逛了。
“热水瓶放这里,小孩子不容易撞倒。”周太兰指了个角落的位置。
王锦绣正要拉住闺女自由的灵魂,觉得手上的热水瓶碍事,听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