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孙吉等人,苗远对于庶务知道的更多一点,他应该会去想吧。
苗远在厨房的时候,还真的在想,赵信让他做调查,告诉他,这个东西就是要赚钱的,他也就多了一个心眼,卖馒头,这个之前从来都不曾做过的选择,似乎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谁家都会蒸馍,谁家都是买面粉,自己做的,别的馒头又苦又涩,还有些硬,这个又酥又软,个头还大,口味更强,这个比任何都强,这是独门的生意。
不用赵信点明,苗远已经知道了,所说的生意是什么,就是这个,食品的生意,有没有的做,对于苗远而言,太有得做了,终于明白,为什么赵信让他调查保州城了,就是为了销售做出铺垫的。
保州是一个天然的市场啊,换成其他的府城,或许还不一样,馒头生意,不太可能铺开那么大的市场,慢慢的进步,哪怕馒头的口味一流,也不可能迅速占领市场,普通百姓手里面的钱是有限,远不如军汉。
保州除了是一个大城市之外,他还是边境军州的首府,最少驻扎了的八九千军人,这是算上厢军,还有大量的官员和商人,也算是一个拥有七八万人口的县城,常驻和流动人口加在一起,超过10万。
厢军和保州军,他们是本土,亲属较多,就说2500人的云翼军,他们是禁军,北宋的禁军,是北宋最强的军事力量,却会随着驻扎的变化,进行调动,家眷都没有跟来,除了少部分时间,在军队吃饭,绝大部分都是在外面吃。
北宋对于军人,在俸禄方面,相当高昂,1贯的月俸,这只是基础,出外驻扎之后,还有各类的补贴,再加上仁宗年间,因为物价上涨的原因,对俸禄进行提升的部分,足以养活一大家子人,出来当兵,一部分月俸和粮食,会在驻地支取,另外一部分,就是直接支取的,一个月1.5贯以上。
1.5贯,在北宋初期,是一笔很庞大的钱,在一石粮食七八十文,是一大笔钱,放在仁宗年间,提升了10倍以上,可是依然可以购买2石粮食,这是不算小的一笔钱。
禁军这样,一部分厢军和保州军也是如此,加上一些外来做生意的,店铺的伙计之类的,大部分都是外来,要保证他们的吃饭,很多的饭店就应运而生了。
保州的餐饮非常发达,馒头一直没有多少市场,最多就是面片和扁食,这个馒头的出现,是独门的生意,别人学都学不去。
三个大馒头管饱,这个谁也替代不了,相对于面片和扁食,还有炊饼这些,价格都相对较高,炊饼,必须要加入芝麻的,香油和盐,这样才能够让炊饼的味道上升,这样提升了成本,馒头不一样,卖相极佳,看起来也很大,实际上,一个馒头,也就是二两左右面粉,成本极低。
苗远在询问了蒸馍的老妈子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