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宋锦绣> 第三百零四章 悬旨匾后

第三百零四章 悬旨匾后(2 / 4)

赵宗实之所以这么的热门,背后汝南郡王府也是权利很大,这一切都是来源于可能的结果,现在,他的机会只是八分之一,甚至连八分之一都不到得,在众多聪明人的眼里,这就是一个陪太子读书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之下,那些刚刚投靠的墙头草,早已经是灰飞烟灭,就算是有稳固关系的,也会撇清关系。

明知道一条船要沉了,还要抱着船一起沉的,那不是忠诚,那是傻。

本身投奔汝南郡王的,他们的居心就不良,先不说汝南郡王的儿子还不是王位继承人,就算是,正统的忠诚也是忠诚仁宗这个天下共主,就算是仁宗死后,汝南郡王的儿子继位,他也只是一个汝南郡王,是皇父,而不是皇帝。

实际上,宋仁宗死后,因为皇伯和皇考之争造成的濮议,成为了英宗为数不多执政时期的重要波动,足足持续了18个月,也就是说,在仁宗去世,政坛停摆的前提下,又因为这件事情浪费了18个月,说实话,其中的攻歼,对于之后神宗的影响也是极大。

这就是一个正统性的问题,北宋在仁宗后期,朝政依然的清明,这种很简单的称呼上的问题,就能够展开一个巨大的政治波动,反倒是到了神宗后期,当神宗死后,保守派在高太后的支持下的,开启了反击,那才是真正的因为反对反对,完全没有法理和成俗,这或许就是最终,徽钦二宗悲剧的起点。

正值的人全部不存在了,朝堂上都是魑魅魍魉,又怎么会有起伏。

说这些有些远了,仁宗的旨意被记录下来,在当朝得到了几乎全部参知政事的同意之后,几乎不存在任何的问题,趁热打铁,仁宗还想把另外一个重要的项目给确定下来。

继续的说道:“好了,就这么决定了,5年的培养期,暂时不定储,到五年之后,根据学业的考核,大臣的评价,每隔一段时间,会封存圣旨,进入到大殿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一旦我不幸身故,就以这个圣旨,由宰抚和领太监共同开启,以作为立储的凭证!”

赵信几乎是全盘的照搬,在跟仁宗的书信之中,甚至把康熙最后的立储于鼎后,都拿出来了。

这件事情,康熙的本意是,避免太子遭受到攻歼的,毕竟,立下的太子,成为所有人的公敌,哪怕你做的再好,有无数的继位者攻歼,他也会出问题,而伴随着太子失分,他的心态也就会发生变化,甚至为了皇位,不惜攻击他。

这件事情,或许会危及到仁宗自身的安全,只有悬旨匾后,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这也是有些聪明的,在短时间之中,想到的唯一的漏洞,那就是,只要在教学的进展之下,这些继承人经过了几年的学习,几轮的考核之后,成功的成为了准继承人,为了判定他们是否拥有执政的能力,几乎必然要进入到各个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