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汴梁枢密院,这个北宋最高的军事机构,掌控着北宋军政大权,是整个北宋所有军队的最高机关。
按理说,应该是名将如雨的,可是一般情况下,都是文官把持,枢密副使之中,也只有少数一两个是武将。
类似之前的枢密院会议,韩琦,曹刿这样的枢密副使,都可以畅所欲言,可是名义上,是第一枢密副使的武将枢密使,很少有发言的机会。
北宋仁宗以来,文臣的权柄逐步扩大,一个七品文官,可以担任一县,甚至是一府首脑,可是都总管这个级别,已经是绝对的高级将领了,可是除非领军出征,在驻扎的时候,有时候要受到六七品的文官掣肘。
在这样的前提下,在枢密院的武官,尽可能的降低存在感,甚至不轻易的涉足到内部争斗之中,他们很清楚,文官在争斗之中失败,或许只是败了风头,或者稍稍受挫,可是一旦这个遭遇落到了武官的身上,同仇敌忾之下的,武官将会万劫不复。
不过这一次,却有些例外,不少的武将集中到了枢密院,并且坐到了枢密院的大堂之中。
这个决定,是枢密使做出来的,贾朝昌把附近的武将总管,调集了12人左右,几乎都是都总管以上武将,还都是久负盛名的名将,他的目的很简单,研究西夏之战,找出胜利的根源,并且复制出来。
枢密院是什么地方,一个掌控北宋武力的地方,可以说,军事上面的任何成功,都会大幅度的加强贾朝昌的功劳。
不过,要有例外的,西夏之战,这一战从一开始,就脱离了枢密院的控制,整个作战计划枢密院是知道,可是最开始的计划,只是在辽夏之战之中沾点便宜,却没想到,一下子打成了灭国之战。
或许,贾朝昌有点功劳,可是这个功劳,跟韩琦这么如日中天比起来,还是差别巨大。
就算是之前,咄咄逼人的韩琦,都给了他巨大的压力,庆历变法的时候,韩琦和范仲淹都是枢密副使,但是一个实际行驶的,是东府的职权,韩琦盯住的,则是枢密使。
好容易,把变法派盼下去了,哪怕韩琦还有起伏的机会,可是没有个十年的时间,也不可能,贾朝昌刚刚松了一口气的,现在,就又来了。
贾朝昌当然清楚,有些言论,是保守派散布的,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在自己无法兑付韩琦的前提下,拉拢足够多的人,给韩琦制造麻烦。
清楚归清楚,贾朝昌几乎必然,跟韩琦站在了对立面上,他要想坐稳位置,就必须要跟韩琦对立。
贾朝昌内心,很是想用别的手段,可惜,连保守派都没有办法,只好把韩琦摆出来,拉敌人,贾朝昌没有这个自信,比后戚和大官员为主的保守派做的更好,那么,证明自己就成为了唯一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