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很正常的,北宋本身就是以防御见长,在广阔的大地之中,不知道有多少城市,这些城市都是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时间之中,逐步的累计起来的城市,一旦炸药的秘密泄露了之后,等于说中原地区用了数百年的时间,形成的一整套防御体系,将会彻底的失去作用,这中间的代价,是所有人都无法承担的。
炸药可以用,但是要在关键的地方,同时也是在皇城司的绝对监管之下,不可以允许他泄露的前提下,这对于整体的要求,可就高了,不能够作为常规手段来使用。
抛开了炸药这个问题,连北宋都这么难以弄到,辽国就更难了,如果这么一个棱堡放在辽宋边境,那么辽国要想过来,就只能强攻了。
狄青不知道,为什么,能够把棱堡竖起30米的高度,这对于建筑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可是在水泥使用之后,这就是稀松平常。
使用黄泥和米汤作为粘合剂,很难让砖结构的房屋的到两层以上,甚至两层都很难。
皇宫之中的大型建筑,几乎都是木质的,石制的和砖瓦结构的,非常之少,这就是因为水泥没有大量运用的结果。
在战争之中,在战略思想之中的,攻城为下,在没有别的选择的前提下,才会选择攻城,在城防之中,夺取的重点就在于城墙,为什么它作用明显,就是因为他高啊。
居高临下,本身就占据着优势,以往,都站在平地上,双方对等的一个攻击态势,在棱堡的面前,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3倍的高度,等于着攻击者,要仰攻更高的距离,就不是提升了三倍那么的简单了,在攻城之中,从城墙下面向上的这一段,这中间时间越长,危险性越高。
熟练的士兵,都会勇往直前,用全部的力量,在最短的时间之中,越过这一番的距离,任何的犹豫,退缩,都会带来非常可怕的后果,这也是新兵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些有经验的军队,往往会在攻城之中,使用经验丰富的老兵部队,为的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在中间不必要的损失,藏着老兵,看起来精锐力量损失是小了,可是当这个攻城战旷日持久下去,当新兵死完了,就剩下老兵了,那样更加的糟糕。
一般的城墙,哪怕是类似汴粱这样的首都,超过3丈的高度,已经是非常离谱了,可是棱堡不一样,他足足有10丈,当城墙的高度提升了3倍,也就意味着,攻城者从城下到城头的距离,变成3倍的时侯,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高度高了,从上面摔下来,就不可能存活,从城墙上面,被砸下来,或者退下来,最多也就是受伤,死掉的,几乎要非常困难才会的,可是在30米高的地方,只要摔下来,那就不存在死不死的问题,活下来才是最幸运的,绝大部分的人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