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停留下来继续防守,还可以把原来负责边境的守军,调动一部分过来。
河北前线,是北宋最重要的防御体系,这部分驻军非常的庞大。
以往生怕驻扎少了,被辽国攻击过来,哪怕在西北局势最为危机的时候,都很少调动河北的驻军,或者是调集了,就迅速的补充。
现在,以棱堡的防御强度,原来驻扎1个军的地方,现在能够驻扎一个营,也就不错了,这就可以节约出8成的部队。
8成的部队,对于一个军不多,可是针对整个河北防线来说的,就非常可怕了,三四十万的禁军,能够节约多少,哪怕这些节约下来的部分,不会彻底的离开,最少也是15万左右。
数量不代表一切,可是北宋在仁宗时候,河北禁军,可是非常训练有素的,之前狄青没有多少信心,就是因为带领着三四万人,面对着辽国这么一个庞然大物,孤军深入,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可是现在,说不定一下子调动了30万军队,这可是整个北宋军队的接近4成,这么强悍的军队,还有长弓这么一个划时代的武器,肯定可以更进一步。
不要小看了北宋的战斗力,很多人觉得,历史上,北宋一支都比较悲催,被辽国敲诈,被西夏袭扰,几乎都是在被动挨打的状态。
可是你看北宋的作战,有几次,动用了20万以上的军队的。
西夏的立国三战,韩琦最耻辱的哪一个好水川之战,明确有数据的是的10400人和4500人,前者是在粮绝人乏的最不利的状态之下,被优势的西夏10万大军包围,也激战一天,这才最终失败。
后面的4500人,是救兵,他也算赶到了,可是最终数量太少,撞上了西夏的主力也惨败,只剩下一千多人逃回来。
如果这个救兵不是4500人,而是4.5万,甚至是14.5万的时候,会是什么一个结果,真的要是4.5万的时候,这些禁军,就算是跟西夏的10万大军正面对抗,也不会落到下风。
如果是14.5万的话,那就更不用说了,用内部1万多人作为阻击,外面包围,说不定,一场聚歼战就会打响。
可惜,在三国之中,辽国一直都拉偏架,只要北宋向西夏动手,他们就不会闲着,要么给北宋施加压力,要么要好处的,让北宋在河北的驻军,一直都不敢大的动作,这才是让西北捉襟见肘的原因之一。
不然的话,以北宋的国力,真的咬咬牙的话,未必不能支持20万的禁军,走上西北战场,20万全副武装的禁军,只要有足够的粮食支持,西夏根本就不是敌手的。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现在,更加幸福的事情降临到头上了,原来,狄青只是准备,只是稍稍试探一下,把战争控制在摩擦的程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