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镜子,用不错木料,加上各种的宝石构成,总数高达5000件,其中最大的是3尺,最小的只是巴掌大小的,用于随身携带的镜子。
5000面镜子,听起来数量很庞大,可是除了最大的那块,已经被制作城了家具的那个,非常的庞大,其他的占地都不大,镜子相当的薄,可以折叠的安放,5000面镜子,加上各种附属的东西,这些只用了一艘船就装得下了,甚至还没有装满。
在赵信开发之中,太过超乎于这个时代,并不准备快速的拿出来,之前或许还会考虑,现在就不这么想了,有了铁料还有这些改进之后,定海军的商品已经是够用了。
铁料和定海币,已经赚到了足够多的钱了,再把整个北宋的资金聚拢过来,也没有意义啊。
在所有的船之中,还有5艘特别重要,其中,最大的那一艘,赵信就在其中,孙吉等大部分的护卫,也在其中,而装满船商品,不是什么珍品,只是一些钱币。
没错的,整整五船的定海币,120料的船,载重大概是390吨吨左右,定海币当然不能装390吨,差不多也就是300吨左右。
按照一公斤5贯标准,一吨就是1000公斤,5000贯,10吨差不多就是5万贯,300吨价值150万贯,5艘船,整整装了750万贯的定海币。
这些钱,在目前的定海军而言,只是一个小钱,不过完全是现金,就有些可怕了,现在定海币跟之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影响力进一步的扩大,已经占据了整个北宋大量的区域,开始越来越被人所认可。
这些钱,不是拿到汴梁进行物资购买的,是拿去让仁宗零花用。
定海币只是在大名府周边,还有定海军的周边流通,在大名府,已经跟北宋的铜钱同时的流通,甚至因为定海币容易辨别,携带方便的关系的,还很瘦欢迎。
大名府和定海军,目前的体量已经相当的大了,再加上他们辐射的关系,其他地方已经有零星的出现了,高达数亿贯钱币,不流通是不可能的,只不过,在外地,更多的是尝鲜,是纪念品,当然了,如果有定海军的直营店的话,也可以进行交易和兑换。
汴梁就是定海军的一个大本营之一,各种类型的直营店,最少在100座以上,给仁宗的这些定海币,就是怕被叶清臣再拿走。
虽然,赵信也明白,叶清臣的能力,拿走它们只是时间关系,最多,也就是费费功夫,在直营店之中,兑换成铜钱而已,750万贯,对于现在的北宋朝政而言,不算小,甚至可以称之为大。
明明知道会这样,可是赵信还是义无反顾的拿出了这些钱,定海军的发展,离不开整个北宋的支持,没有北宋足够的人口支持,没有庞大,可以随意流通的市场,定海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