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宋锦绣> 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应天

第四百八十五章 汴粱到应天(2 / 5)

后世已经证明了,商业上面的增值税大概是17%左右,加上个人所得税,商税,固定的税收,这些东西,让商业的产品的税务压力很重,可是他就没有出现问题。

北宋不可能如同后世21世纪那样的收税,计算和统计,是最大的问题,要想在整个北宋给普及,需要很长的时间。

可是简单的提升一下,把整体的税率,提升到的20%和30%,这样简单粗暴,却可以让整个北宋的商业税收的,提升两三倍,仅此一项,就可以获得大量的收益。

其他的,诸如国有企业,科技跟技术的结合,用于收割的前提下,资金量会膨胀到一个可怕的程度,这也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问题。

叶清臣是北宋最为顶级的人才,可以说,整个仁宗大臣之中,超过他能力的,没有几个,甚至从一定意义上面,在三司使这个位置上面,能够比他强的,更是屈指可数。

仁宗朝正是因为叶清臣的出现,才基本维持下来,当叶清臣因为不堪北宋的问题,积劳成疾,最终不幸去世,当时仁宗也是悲痛无比,而北宋的财务状况,也从叶清臣开始,出现了恶化的迹象,虽然继任的大臣,都是比较出色的,可是北宋依然陷入到了深渊之中。

此时的叶清臣在赵信的眼里,却是充满了活力,财务这玩意,真的是一个很繁琐,很细节的东西,如果是财务方面没有任何的问题,一个合格财务人员,可以平稳的分配,可是当钱不够的情况下,那个麻烦也就大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都没有米,哪怕你有的御厨的水平,也无法发挥出来,当时叶清臣,或许是因为这个日夜苦思,最终陷入到了牛角尖,最终郁郁而去。

现在,北宋的财务状况,远没有恶化到那种程度,再加上最近对于财政问题的缓解,叶清臣的心情肯定比以前好的多。

叶清臣来的目的非常的简单,稍稍的闲聊两句的,叶清臣就把问题引到了他来的目的上面了。

叶清臣透漏给了赵信,询问赵信有没有一个短一点的,可以摆在所有人面前的例子,这样方便介绍。

叶清臣这样的实干家,他可以为了验证某一个方面好坏,选择派人,用快马的方法,到丁海军去验证,可是其他人,不能够都这么做,要想受到最少的责难,一个投资不算大,又距离的汴粱很近的铁路,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叶清臣说的非常的对,赵信之前没有考虑到这点,在思考了之后,又拿出了一份计划书,这是一条汴粱到应天府的铁路计划。

北宋的四京,都是北宋最为繁华和富庶的,在北宋的版图上面,地位也相当的高,这中间,又以汴粱到应天府的最为繁忙。

汴河联通应天府和汴粱,应天府之下,那是淮河,汴河是一条支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