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耀眼的成绩,一些商人,甚至获利百倍甚至是千倍,有时候,投资一个生意,三四个月的时间,翻一番的都比比皆是。
可是铁路不一样,这玩意本身就是一个体量巨大的东西,翻上好几番的,那都是总量不大的,比如说,投资个500贯,获利2000贯,看来是4倍了吧,可是这样的生意有几个。
大规模商会,他们经营着数以百万计的商业,可是年收益才多少,在庞大的数量之中,能够有10%的收益,已经算不错了。
一个总规模100万贯的商会,每年收益10万贯,恐怕商会的人员都会笑醒,10万贯,对于一个庞大的商会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可怕的利润。
所有的商人都在寻找适合的商机,可是大部分的翻倍,甚至是数倍的商机,他们的体量都不大,在短时间形成的商品需求,会很快因为大量涌入的商品,而迅速的回升,第一个吃到螃蟹的,肯定是赚钱的,其他的,就是赔钱。
就目前而言,大宗商品之中,最挣钱的就是盐铁,这个都是受到市场管制的,另外一个大宗的商品是粮食的,这是每一个人都需要的,可是真正插手这个的却不多,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运费,运输费用很大的前提下,周边的粮食就会平抑这个价格,在一个固定的区间之中,只要运输稍稍出现问题,就会赔钱。
铁路不一样,一个短短的,应天府到汴梁的铁路,投资也达到了40万贯,这个收益非常的恐怖,要知道,更长的铁路呢?
北宋需要多少铁路,可是单纯从现在的主要商路,就可以推断出来,最少也在万里以上,这样的整体的投入,可能就是2亿,甚至更高的体量。
赵信跟叶清臣讨论的重点,就是西北的铁路,或许之前,不是那么的引人注目,从汴梁到灵州,恐怕就是输送的关系,最多稳定整个西北边境的局势。
别说是有铁路,就算是没有铁路,为了平稳西北的局势,每年耗费数百万贯,甚至是千万贯,都要放在西北上面,支撑着西北的驻军,西夏犯边的时候,耗费就更大。
现在,有了铁路,各方面的支出会降低到很低的程度,可能单纯运费,从之前的几百万贯,降低到几十万,甚至更低的程度,这笔钱,北宋出的起。
现在,灵州的情况,发生了明显的改变,灵州已经成为北宋发展最快的一个州,当然是去掉了定海军的。
灵州以前,在西夏的手中,只是一个不怎么发达的牧场而已,可是现在,灵州的情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伴随着韩琦对于灵州的改变,特别是投资巨大的农田水利工程,在封建王朝,农田水利工程,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就算是政府都没有办法投入的起的工程,可是一旦体系化的完成,所产生的作用,却是绝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