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费巨资,修筑一条300多里长的运河的,让淮河拥有入海口,让从丁海军到北宋主流水系,完全无障碍的联通。
别小看这一点,就算是21世纪,有集装箱和机械化运作的港口,一艘船从入港到装卸,也需要时间,更别说这个时代,哪怕丁海军做了改变,可是从海州卸货,陆路运输,再到洪泽湖装船,一卸一装之下,耗费的时间,最少是两三天。
或许,对于一些大宗的物资来说,两三天没有什么,可是对于高速发展,对于商品的普及度有很强认识的丁海军来说,这直接的影响了利益的。
连这样利益巨大的事情,都因为顾虑而停止,更别说大规模的推广的棉花了。
目前的15万亩之中,其中八成以上,是在苗家庄,苗家庄本身的种植的,几乎全部种植了棉花,甚至为此,耽误了粮食的种植也在所不惜,当然了,苗家庄没有十几万亩的土地,可是保州事变之后,苗家庄已经是保州最强的家族了,它的影响力是全方位的,所以,在他的影响下,整个保州最少有十几万亩,是在种植的棉花。
剩下的,就是大名府铁匠作坊附近,铁匠作坊占地庞大,因为影响力和实力,还是影响了一两万亩的土地。
这基本上,已经是丁海军的极限了,加大影响的话,或许在一些关联商会之中,可以影响一些,可是让他们放弃种植粮食,而选择完全陌生的棉花,这需要时间,或许要一两年的时间之中,才能够普及。
一两年,对于北宋而言,并不太长,甚至是对于仁宗来说,也同样不长,可是对于赵信而言,真的有些长了。
单纯丁海军本身的需求,就需要最少1600万斤的棉花,几乎是现在数量的4倍左右,更别说帆布,还有其他需求,保守估计,起码要3000万斤以上,甚至是5000万斤。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丁海军采用的是双管齐下的方法,3000万斤棉花,如果按照30斤产量的话,需要大概100万亩的土地。
在整个中原地带,要找到这些土地,并不是不可以,可是代价是非常高昂的,毫不客气的说,丁海军现在,生产的许多东西,也产生了海量的利益,这些利益用于交换,有些太不值得了,毕竟,这是一个赚钱的生意,赵信要的只是节约这个时间。
中原不行,那就转向别处,21世纪咨询发达的时代,棉花也从的中原,转向了北方,从新疆到中亚,这些地方才是种植棉花的最适合的产地,日照时间长,光和水量也充沛,新疆和中亚的棉花,成为了最优的产品,直接的创造了一个产业的。
现在,开发新疆还为时尚早,可是河套平原,到是非常合适。
要在河套平原这里,推广棉花的种植,一个人是绕不过去的,赵信实际上,还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