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按照师傅传承的金科律例,这看起来,有些犯上,可是实际上,却是最好的,只要有这么一个精神,或许只是一点点的提升,未来就会不一样。
航海业的根基是造船,风帆战舰时代,最重要的造船物资的,不是钢铁,而是木头,确切的说,是木头经过处理,比较适合造船的船材。
丁海军已经拥有了年产200万吨的庞大钢铁厂,依托着这个,似乎几百吨级的铁甲舰,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赵信没有贸然的点亮这个科技线。
原因很简单,一个轮船,不单单是本身的质量,让钢铁防腐,这是一个漫长的课题,如何保养清理,永远是一个艰难行进的过程,相对于木头,铁在海水之中,受到的腐蚀性更大,也更不容易处理。
如果单纯只是钢铁的防腐,这还可以接受,专门研究一个跟钢铁配合的涂料,并且长期使用,这也未必不行,可是另外一个原因是关键。
动力也是一个原因,更适合轮船的,是蒸汽动力,强大的蒸汽推进力,他对于船身的结构,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要求,当马力不停的变大的时候,已经高过了木船本身强度,这也是后来轮船大兴于世的根本。
蒸汽机,这个需要的东西不少,在丁海军的,关于它的研究,已经开展,只不过进展并不算太大,预计研制出来,最少还要几年的时间,暂时只是积累就可以了。
同样的,在这个时代,就连世界上航海最发达的北宋,还是使用中国式帆船,这个平均速度只有4节左右的老旧帆船,新式的帆船已经够了。
就算是赵信再怎么的着急海洋,想要为北宋开启航海时代,也必须要考虑承受的限度,贸然的进入到更高的领域,不说后世那种先进,在没有成熟的蒸汽机的时候,进入到铁甲舰的时代,那是噩梦。
贸然进行不完善的技术,或许可以积累经验,但是更多的是浪费,后世无数的验证,探索所浪费和花费的东西太多,反倒是追随者,会过的更好,他们可以小步快跑进行追赶。
现在别说是丁海军,就算是北宋,也处于世界的巅峰,可是有赵信的经历,不会走弯路,也会走最适合的路。
造船用的木材,在丁海军,是肯定不可能的,丁海军面积不小,也有些山,当然,也会产出木材,可是靠近海边的树种,大部分都不是适合加工船的木材,况且就算是有,赵信也不可能涸泽而渔的,把整个丁海军的树木都给砍伐了。
连建设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要保持生态环境,为了某一项目,把山砍秃了,可不是他的选择。
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特别是各种树木的栽培和种植,都很低的前提下,保持原有的生态很重要。
否则,一旦因为滥砍滥伐,造成了地质性灾害的话,那就全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