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没有多少利益,且危险巨大的关系,整个北宋没有多少家族做海上贸易。
对日贸易的高潮,实际上是在明代,那是因为石见银山的开采,在此之前,中国的商品,到了日本是畅销品,日本的产品到了北宋,那就真的没有多大作用了。
北宋船舶制造,在整个亚洲,甚至是世界上,都是技术领先,世家大族之中,也有一些,对于这方面比较看重,他们哪怕不走海商,却也会留下一两艘船,偶尔向北方运送一点商品,比如说粮食什么,或者转运一些物资。
一下子,吸引了这些世家大族,大的船,小的船,有些,可以通过河运运送到海州,然后转成海运过来,这个,定海军也是认的,只不过这个比例,不如直接运送到定海军。
积少成多,聚沙成塔,更别说,还有众多大型海商的船,实际上,在定下这个之后,并且派人广泛的宣扬了之后,赵信才算是最终明白,整个北宋到底拥有多大的海船。
单纯来到定海军,帮助定海军运送各种的物资和木材的,居然有12艘超过了3万料的大型海船,这样的海船,换算成吨位的话,高的1000吨以上,更别说大量900吨,800吨的各色船只。
难怪海商支撑的起整个江南庞大茶叶,丝绸和瓷器的销售,这可不是以一家一户的,而是整个国家。
定海军之前收购的那些船只,在这么庞大的运力面前,不算什么,甚至如果单纯运送木头,这个木头的总量,有些超过了定海军使用的极限了。
要知道,一艘3万料船只,可能运送的货物,就超过了3万料,也就是说,这么一艘船,就可以再出3艘,甚至是4,5艘万料风帆,这样的船,不止一艘,更别说,800吨,900吨,还有大量1万到2万之间的那些。
好在,赵信非常清楚这一点,主要的运力是在海商上面,他们一艘船,几乎顶的上别的三四艘,数量还众多。
在深入的了解了之后,赵信还发现了一个问题,海商们,掌握了数量不菲资金,看这些船只,就知道他们的身家,他们在北宋,毕竟不是地头蛇,拿到的木头,一次两次还可以,长期就有些困难,反倒是那些世家大族,他们都是在地方上面影响力很高,不过是一些木材,他们可以长期持续的供货。
这些海商们,他们获得的,是经过了几次盘剥之后,最终到他们的手中的,利润已经是比较微薄,甚至赔钱,这就会影响到他们的主观性。
赵信在他们靠近北宋的这段时间,可以通过雇佣他们,获得大量的运力了,从原材料,到各种的产品,有了他们,定海军无论是获得原料,还是各种的商品,运送到北宋各个港口,都可以获得巨大的支持。
对于海商而言,这样的短程运输,利润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