够抽气解决,这个时代的密封状况,可能抽取也不是完全的真空,甚至是连半真空都算不上,却也可以接受,目前的状态下,2是400小时。
定型之后的灯泡,开始生产,不过只是小批量生产,最终只是生产了2000个左右,这样的效率,在玻璃厂提供玻璃,钢铁厂提供后壳之后,灯丝,安装和抽气,基本上,都是在实验室之中完成的。
2000个,抽调一部分人员过来,按照每天200个的速度,也最多需要10天,没有必要制造很多。
赵信制作灯泡,只是为了让实验室方便一点,而不是为了普及的照明的。
定海军一共制作了12个发电机,供12个研究所使用,这些发电机,跟后世比起来,非常的简陋,3千瓦的时效,还不是每时每刻都可以的。
为发电机提供动能的,不是蒸汽机,更不是内燃机,而是一些牲口,比起耐力来说,牛马并不是最好,不可能24个小时一直的,轮换的话,效率会降低。
最关键的是,牲口们的速度快慢不一,产生的电流,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稳压装置,注入到一些电池之中,才能够均匀放出来,否则的话,一个电压不稳,再怎么好的灯泡,也承受不了,更别说这个时代的简陋灯泡。
好在,白天,除非是一些特别的实验,否则也不需要电灯,主要是晚上,只要提供足够多伏特电池组的,勉强可以支撑研究所的使用。
又不是带动的高耗电的装备,充其量就是几十个不同亮度的灯泡,最普通的伏特电池就可以了,赵信到是没有再开金手指,把铅酸电池弄出来。
这种更加的成熟的电池,在未来时代,运用了好几十年,从最初出现1859年,到21世纪电瓶车普及的时代,还在使用,可以说,整个1920世纪,基本上说起电池,那就是铅酸。
最简单的伏特电池,不需要什么合金,也比较的简单,铅酸,赵信只是知道一些简单的原理,而不知道生产的过程,暂时可以先定下来,未来等电学上面的研究更进一步的,在研究就好了。
伏特电池,对于一些简单灯泡,还是没有问题的,最多就是大量制作就可以了,通过充电放电,形成稳定的电压和电流,保证工作时候使用。
当夜幕再一次的笼罩了定海军的大地的时候,研究所亮起了灯,赵信这么一个穿越者的异类存在,定海军跟世界上主流的研究不一样的,没有走电弧灯,而是直接白炽灯。
电弧灯,多是蓝光,或者其他的光源,这是带电的气体发光,不是日光一样的全光源,对于眼睛上面,就不是那么的友好了,而且亮度不高。
在黑夜之中,没有光的时候,选择弧光灯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可是现在,有了更高的灯出现,当然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