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宋锦绣> 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国

第五百八十七章 教育和德国(3 / 5)

秘书们在外面,正在按照赵信的吩咐在作报告,在赵信的面前,有一个文件需要赵信来批复。

有关定海军教育问题的若干计划,这就是报告的名称。

赵信现在考虑的,是定海军未来2年,甚至是5年的教育问题,这个关系到定海军将来的发展。

教育是一个大问题,整个北宋重视文人,教化本身就是考评一个官员的重要指标,这一点,在定海军被加重了。

赵信相信,人口基数,才是人才出现的最大因素的,在拥有了工厂和工人之后,他不是简单,选择压榨的方法,获得工人们的剩余价值,而是选择另外一种方式。

提升工人的待遇,并且加强教育,用不停提高工人们的素质,变相的来提升生产力,进而提升整个工厂的效率,获得利润。

这一点,是被后世证明的,工人的工资水平,又能够提升到多少,当一个人提升了50%的工资,却可以做以前1倍,甚至是2倍的工作的,这对于资本家而言,依然是降低了生产成本。

放在21世纪,在某些研究和效率,被提升到极致的前提下,提升效率耗费太大,可是在现在,定海军只是初步的建立了工业体系,其中的问题很多,只要稍稍的改变,就足以提升生产效率。

这样的方法,不但推动着定海军,各种劳动效率的迅猛提升,也带来另外欣喜,在本身的体系之外,在工厂的研究领域之中,涌现出了一批的专才。

定海军最初建立研究所的时候,有大概2成的专业人员,这些是类似牛大力这样,在手工业,或者是制造业的第一线上面涌现出来的,多是集中在钢铁和水泥上面。

其他的研究员,基本上都是士子,士子们识文断字,并且一部分还掌握了数学这样的工具,哪怕是最初的研究,也比普通的农民高上了很多。

伴随着定海军的额发展,现在,高层研究者之中,6成左右是原来的士子,跟最初的8成相比,这个比例正在逐步的减少的,赵信相信未来,5成,甚至是三成,都是有可能的,不过相对于这些后天培养,或者是跃进培养的人才,他更看重的是后者。

前者是基础高一点,很自然的能够无缝的进入到研究领域,后者能够从的一文不名,到最后的脱颖而出,他们依靠的是天赋,比别人强大的多的多的天赋。

基础无法让人更一步,在研究领域的迅猛发展的前提下,很容易就被淘汰掉,只有天赋,不停的充实着知识,这样才能够跟着进度。

初期的定海军,主要是建设的,通过资金,通过技术,建设一系列的工厂,为了定海军工业化做准备,2年多之后,定海军已经基本上掌握了整个北宋的生产,各种商品,遍布在北宋各地的时候,他更加看重,就是未来的发展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