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宋锦绣> 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请港口

第六百一十三章 申请港口(2 / 5)

实际需要,直接把货物送到各个工厂,以定海军目前的繁忙程度,到时候,别看这么宽广的运河的,肯定都会被挤满的。

这不符合赵信的计划,在看完了大部分的要求之后,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赵信果断的否决了这些要求。

这下子,整个定海军乱了,申请的工厂更多了,甚至包括了几个重点的工厂,比如说,钢铁厂和水泥厂。

如果说,目前定海军,还有什么工厂重要的话,那就是钢铁厂和水泥厂,这两个工厂,几乎是重要的原材料工厂,不但生产的产品,在北宋销售广阔,同样,也是定海军发展的重要支柱。

其他的企业,也倒罢了,钢铁厂和水泥厂都参与进来了,于情于理,赵信都需要来了解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一通了解之下,赵信知道了原因在哪里了,这还是经济发展惹的祸。

定海军目前的发展,是经济挂帅,而不是政务,或者是什么诗词歌赋挂帅,文采再好,发展不了企业,搞活不了经济,也是白搭,军队上面,稍稍纯粹一点,可是职务不多,真正的政务上面,都是经济搞的好,占据优势。

这一个理论,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可,最初进入到定海军的管理人才,基本上,都是在大名府招募的秀才,举人,一个领导,起码要识字,要看得懂报表,看得懂文件,这样才能够领会上层的精神。

秀才也好,举人也好,这些都是在北宋的人文环境之中成长起来,他们更熟悉北宋的那种环境,对于定海军的情况非常不适应。

在定海军发展的初期,毫不客气的说,赵信有绝对的权威,连基础的生态和圈子都没有形成的前提下,又有什么人能够对方赵信的身份。

必须要按照这个来,不愿意的,那就换人,定海军大规模的开启夜校等教育,加大力度的扫盲,再加上一系列的专属技术人员的崛起,这才度过了最初的阶段。

到后来,随着一个个的人员被换掉,这些领导者和文人,发现是来真格的,他们虽然很不习惯,却还是遵从了的,这里是军州,哪怕只有一县之地,却也是集权度非常高的军州,节度使有这巨大的特权。

不过,学习了之后,经济为上的方法,虽然最开始有些接受不了,却没有什么猫腻。

或许人的汇报,因为各种侧重点的不同,最终汇报出来的结果,会略微的有不同,可是报表上面的数字,这真的骗不了人。

你说用春秋笔法,用云山雾罩,那是在北宋,在定海军,从一开始,报表和汇总都是确切的数字的,甚至一些数据,还需要交给审计局和税务局交叉来审核的,在定海军建设之初,非常的廉洁,数据都非常的准确,那些云山雾罩的,或者更改数据的,要么被逐出的定海军,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