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宋锦绣> 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热潮

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北热潮(2 / 5)

名府的铁路,完全没有这个必要,修建前往西北的,才是最重要的选择。

当然了,其他的地方,赵信也没有欺骗叶清臣,西北的一些基本的数据,是经过了韩琦,还有丁海军在西北的一些商会确认过的。

不是说,赵信简单的提点,就出现了这么神奇的效果,赵信对于北宋的提点,从来都没有停下来,甚至连肥料,也曾经做过努力。

只不过,北宋没有多少人相信而已的,毕竟,只是弄点粪便,再对粪便进行简单的处理,就能够让粮食的产量增加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这种情况有些匪夷所思。

可实际上,就是如此,直接向农田之中释放粪便,容易烧掉庄稼,反而有害,放置的时间足够长,大部分的营养成分,会被挥发掉。

农家肥的方法,是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在农民之中总结出来的,又经过了20世纪后半段的科学研究,是最佳的配比,跟寻常的施肥相比,效果最少提升三倍到五倍。

肥料的作用,已经是证明的了,添加肥料,可以让粮食生长的更好,在后世,已经成为了一个人所共知的事情。

可是在北宋,习惯的力量巨大,绝大部分的土地都掌握在地主和贵族的手中,他们不认可,或者是看不到成果,也就不可能推广。

反倒是西北,那是一张白纸,韩琦当时也没有一个更好的方法,赵信和定海军,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可以让西北当时拥有的人口,土地,开垦出更多的土地。

只要有足够的土地,耕种方法,就没有必要了,就按照赵信的来就好了。

恐怕是韩琦都没有想到,最终会有现在的结果,当时他的想法,一亩地平均一石,算下来,3000多亩,差不多有3000多万石,就可以基本的解决西北的问题,并且让九边的粮食得到解决。

谁也没有想到,最终会有1.2亿石的粮食,单纯这些粮食,如果全部应用起来的话,足以养活3000万人。

这可是大半个北方的人口,在本身有产出的前提下,这个粮食非常的关键,更别说,还有大量的牲口,有铁路的话,这些也可以快速的运出来,更好的服务于北宋。

赵信对于煤炭的要求,实际上,是在众多的矿产之中的,大规模的加强陕西的煤炭的开发,甚至未来,在一定程度上,从西安通一条铁路过去,保障煤炭运输到了定海军,这一条铁路,似乎正好跟曾经历史上的铁路重合。

陇海铁路,这个在后世民国时期,开始兴建,到了建国后大规模的提升的铁路,从最初,就是关系到煤炭的运输的,到了21世纪,更是煤炭运输的重要枢纽,源源不断的铁路,从山西,通过陇海铁路,运输到连云港,或者出口,或者运送到沿海,需要能源的城市。

定海军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