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宋锦绣> 第六百八十七章 铁路热潮

第六百八十七章 铁路热潮(3 / 5)

石,煤炭,各种有色金属和其他的矿藏,甚至在后世的信息指引下,赵信还给北宋指引了几个金银矿的位置。

这里,本身就是金银矿比较多的地方,只要一个,就可以大规模的补充北宋的收入,而北宋跟定海军的交流,更像是两个企业之间的交流,如果全部是入超,或者是出超,这个不稳定。

用大量的基础产品,粮食,资源来交换各种工业用品,这是明显的倾销,就算最初,北宋发现不了,未来也会发现,到时候,必然会产生问题,可是如果北宋可以生产各种的原料,并且拥有金银的话,用来达到某一种平衡,就可以长时间的存在。

这就跟后世的超级大国那样,除了一些必须要掌握在手中,也非常关键的战略性的资源,其他的资源,完全可以放开,特别是一些开采有害的,可以交给这些中等国家,或者本国来进行,只要拿着钱买就可以了。

铁路不但运输了大量的资源,获得了巨大的收入,还自身创造了庞大的价值,这一点,不但是三司知道,其他的人也同样知道的。

早在汴梁到应天府铁路的时候,就有一些权贵,或者是大家族,在问铁路的修建状况,只不过,太长的铁路,投资巨大,而且效益还不确定的。

现在,三司在年度总结之中,把运营了一两个月的铁路拿出来,庞大的效益,让每一个人都动容。

中国之前,能够支撑起大规模的投资的项目,一个是城市的建设,某一个地方,建造一个战略性的新城的,可以容纳大笔的资金,或者就是农田水利建设。

这些项目不错,前者是战略性质的,不存在什么盈利性,安全没有保证,盈利再好也不行,后者,则是长期性质的,对于国家来说,或许有用,可是对于某些个人而言,用处就真的是不大了的。

铁路,兼顾了大型的投资和商业性,本身就是为了商业运转而存在的,赵信的不少方略,也都集中在了铁路的运营上面,这一点在东南铁路已经表现出来了,在西北铁路,表现的更加明显。

因为之前有赵信的提醒,三司把铁路的权限,掌握了起来,虽然定海军有一些的投资,这个投资并不具备管理权,只有分红和获利的权利。

虽然有些权贵的压力,可是他还是顶住了压力,继续掌控着铁路。

跟第二条铁路修建时候的情况相比,现在,三司手中的资金大的多了,同样引入了定海军这个战略伙伴,以1:3的投资比例,也就是说,如果三司能够拿出1200万贯的话,定海军必须要配套3600万贯,再加上从其他权贵哪里引入的资金,继续的放大的话,1200万贯,最少可以牵动6000万贯。

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是西北铁路的数倍,同样,这些铁路,也可以以的汴梁为中心。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