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上,真正的结果还不单单是这样,最终这个工序,由原来12个工匠,降低到了2个工匠,4个小工,还有12个学徒,人数增加了6个,可是工匠的数量大大的减少。
最核心的,必须要工匠的,由工匠上,剩下的,由小工和其他人来做,效率似乎还增加了。
毕竟,到了一定的层次,又是在韩琦这么一个宰抚的面前表演的,那些工匠们,不自然的就炫技了,而不是追求效率,看到了韩琦的不满,又重新调整,只是追求一个速度,加工的,也是最少的部分,当然效率提升了。
有些时候,增加人手,也是一个提升效率的方法,多了6个人,在整个工序之中,相当的关键。
最终,效率提升了5成以上,这个结果,不但是韩琦满意,就算是负责木工坊的人,也有些难以相信。
人多了五成,从12个人,变到了18个人,可是要知道,之前的12个人,全部都是木工坊的最好的匠人,他们的数量,就算是在木工坊之中,也只有不到50个人,可是小工和其他的学徒,数量可就多了,最多的学徒,最少有5000人以上。
这个只有50个匠人,还有极少一部分的资深小工能够制作的木质器具,如果按照这个来调配的话,最少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同时听说,如果调配合适的话,一个匠人就可以了。
这也就意味着,效率提升了50%,甚至不能这样算,一个匠人,加工完所有的步骤,那需要的时间,可是现在时间的12倍,众多人分工合作之下,整体效率提升了十几倍的。
听到了这个结果的,韩琦很高兴,如果这个工作效率提升10被以上,那么整个北宋的工厂效率整体提升5成的话,北宋的财政收入,大概会提升7000万贯左右的,这笔钱真的不小,跟定海军之间的差距,不是小数字能够抹平的,需要慢慢来,不能太着急了,
可是在木器上面取得了收获的时候,转而到其他的产品上面的时候,韩琦有些懵了,从定海军哪里购买的设备,他们只会按照设备的布局和运作来生产,根本无法改动,这就对产能提升有很大的制约,如果说,只是对木器的改变的话,也提升不了多少。
北宋这些年,也不是一点发展都没有的,在这么多年的发展之中,也总结除了一些东西,在定海军提供的机器的基础上面,进行了一些的改进,比如说,仿造建设了一些工厂,这些工厂,在整个工厂的领域之中,只是占据了3成,可是这个让韩琦看到了希望,只要这个改变,哪怕只是3成,提升也是3成,那么北宋的财政收入,会在现有的基础上面,再提升好几个档次,比如说,提升1000万,甚至是2000万贯。
可是韩琦的想法是美好的得,现实却是无情的,在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