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之前的支出之中,是没有日用品的支出的,也没有各种成衣之类的支出的,甚至也没有马车和牲口之类的支出的,伴随着北宋的巨大变化,这些都有了。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是人之常情,面对着更加方便,更加舒适的方法,你让他还按照以前北宋的过,怎么可能,就算是意志力很强的,都做不到这一点,更别说自诩精英的官员。
原来,100贯,就足够一个官员,在整个汴梁可以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现在,却最少提升了50%,这样还是捉襟见肘的那种,北宋底层官员大部分的借贷,甚至是想别的方法的,比比皆是。
这种情况,当然不可股息,韩琦亲自签发处理的都不少,可是你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这也说不过去啊。
经过了比较系统的调查,三品以下的官员,整体的缺口,在30%到50%左右的,这个缺口是实实在在的,特别是针对一些家境不怎么好的,在汴梁做官,那几乎是噩梦。
必须要提升,当然了,要看看钱够不够,北宋的财政状况,钱够么?
当然够了,太够了,这些年来,6年的时间,北宋的财政状况,开始疯狂的增长,6年4倍的提升,虽然支出也多,可是盈余更多。
特别是最近两年,前年的盈余达到了1500万贯,达到了整个北宋发展以来的新高,去年更是惊人,达到了3700万贯。
三司的工作,已经从之前的压缩开支,变成了寻找项目,这中间,肯定是不必要的花费是不允许花费的,叶清臣形成的习惯,也不支持他这么做。
关于提升工资,之前就有人提到过,可是不是什么重要的,对于读书人来说,谈钱,总是不那么的名正言顺的,也就没有多少人关注。
现在从韩琦的立场上面,提出了这个问题,顿时引来了朝野的一大片讨论,韩琦从过去的风格来说,还是比较务实的,他为什么讨论这个问题。
整个朝中重臣之中,学习定海军,学习的最到位的,就是韩琦,他的不少奏折,有着很鲜明的定海军的风格,从提出问题,到问题的原因,再到解决问题,非常的简明扼要。
实际上,在仁宗接到了韩琦的这个奏折之后,就已经准备提升月俸了,从后唐到仁宗,几乎官职没有多少的变化,零散的修补,反倒是让整个官职体系,有巨大的漏洞,正好这么补一补。
一场由月俸引起的整个官职体系的大改革,开始在北宋轰轰烈烈的展开了,后世到了神宗才开始的官制改革,提前到仁宗,无论是资金状况,还是对朝堂的控制能力,都非常出色的前提下,迅速的得到了讨论通过。
官制体系没有太大的改变,只不过把很多的临时的部门,变成了常规的部门,比如说,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