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很简单,跟个体劳动的农民不一样的是,工人天然拥有配合,不遵守纪律的工人,不但不会产生很好的工作效率,反而会因为不遵守纪律连续的出错,这样的工人,会被赶出工厂的。
定海军的工厂,在普通工厂的基础上面,更进了一部分,提前就普及了流水线的技术,这个技术看起来很简单,可是实际上,配合和纪律性相当的强。
在传送带上面,按照固定速率前进的机器零件,每一个步骤,要完成也一个机器零件的组装,对于时间,对于效率,成品度,要求相当的高,一旦一个环节出错,或者耽误时间,后面的全部环节,全部都废掉。
在严格纪律的流水线上面下来的工人,纪律,已经成为刻在骨子里面的东西,如果当兵的话,也是纪律性很强,是精兵的种子。
这不是后世,这是北宋,民众们为了活下去,什么都愿意做,而一张白纸之下,也容易书写,从一开始,就没有别的心态,怎么教的,就怎么学,最终的效果,就成为了如同韩琦看到的这样的,神奇的结果。
这个说穿了,一点都不难,就是普及工厂和流水线,可是几个结果叠加起来之后,就形成了目前的情况,可怕到爆炸的纪律性,不是一两个人,而是30万人。
定海军见到的神奇事情,实在是太多了,弄不明白的部分就更多了,或许,赵信的身上,真的有天授的神力吧,不然不会有这样神奇的表现。
北宋的代表团,大概是8点30分入场的,算是比较靠前的,所以可以选择比较前方的位置,现在差不多有40分钟的时间了,观礼台前面,人员越来越多,已经逐步的把观礼台占满了。
整个观礼台,大概可以容纳300人左右,北宋大概是有40个左右的名额,差不多占据整个观礼台的七分之一,韩琦也想知道,跟他们一起站在观礼台的到底是什么人,或许,都是外宾。
中国人的待客态度,客人总要高出一个档次,哪怕平等的人家,在客人到场的时候,都会高一个待遇的迎接,他们北宋是定海军最好的伙伴,排在第一,后面,也会有其他的使节。
可是在整个观礼台,人都差不多到齐的时候,韩琦这才发现吗,没有外国人。
一般使节们在正式的场合,都会穿着带着他们民族服饰的衣服,这些是北宋这么多年的传统,虽然北宋的大型活动之中,经常参与的,多是辽国使臣,西夏使臣,这两个国家,已经分别的被灭掉了,哪怕是苟延残喘的元昊,也远在千里之外,可是偶尔,日本和朝鲜的使臣,也会参加。
这两个国家都是比较有特点的,也是北宋的芳邻之一,韩琦记得他们的传统服饰,可是整个观礼台上却没有。
难道是在另外一端,用望远镜看过去,另外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