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是粮食,蔬菜,甚至是衣服住房,这些东西,全部都可以自己解决,无外乎付出一点劳力。
这样民众们的生活成本,相对的比较的低,可是相应,也就没有了流通,在后世,流动性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一块钱,在市场上,不停的流动,这里购买,哪里卖出,就可以产出10块钱,甚至是更多的收益,这个收益,会产生在每一个产业链上,促进整体的发展。
可是在封建社会没有,虽然有商业,却是小范围的,在城市之中的,这个既成事实的东西,对于整个经济环境,影响也有限。
在定海军提供了工厂的样本,而北宋学了过去之后,依葫芦画瓢的,北宋虽然不可能如同定海军那么给那么高,可是最初工厂的超额利润,就会给工人相对较高的工资。
跟普通的农民不一样,工人他几乎是全职业者,他唯一的劳动,就是在工厂之中工作,这个工作,除了极少部分,剩下的,不会给他创造便利,他需要生存,就只能够去购买。
工厂主,或者北宋政府,为工人们发放工资,然后工人们拿着工资,去购买粮食,去购买衣服,甚至去购买衣食住行所需要的一切,这就形成了商品的流通,只要有流通,就必须要交税,这部分的资金,从某些渠道,又流入到了北宋政府的手中,这就是一个非常景气,相互促进的发展那过程。
这一点,哪怕北宋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可是实际情况就摆在这里,很自然的,就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现在又兴建100家左右工厂,还是相对比较庞大的工厂,这些工厂本身利润和利润,对于整体的提升就非常的庞大,如果再加上隐形的这些,提升就更加的庞大。
总之,不管是和平的签订的合约,还是跟定海军合作的100个工厂,对于整个北宋的提升相当的庞大,这样的好处,哪能不收入囊中。
韩琦在传讯之中,详细讲了一些他的看法,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必须要进行,这些工厂立足在那些地方,对于整个北宋的作用非常的大,必须要提前进行布置。
如果是之前,一两个作坊,根本就入不了各路转运使的眼,他们需要的是权利,是升迁的门路,可是从韩琦的崛起,让大家看到,解决掉经济问题,确切的说,让整个地区发展,赋税的稳定增加,就是一条升官的青云志路,这种情况下,一个如此产值的工厂,落户到各个地方,就成为了争夺的焦点。
别说是转运使,宰抚们也亲自出马,宰抚他们虽然不负责州郡,可是他们有自己的家乡,有曾经工作过的地方,这些加在一起,成为了非常复杂的争夺,整个北宋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在这个合约之下,蕴含着多少的危险,他们看到的,只是眼前有多少的利益,这个工厂如果挪到他们控制的范围,会创造多么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