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未来,可能变成600万,800万,甚至是1000万,这就值得重视了。
哪怕是北宋官员,不怎么懂得人口红利的作用,可是人口大规模的损失,让连基本的劳动力都没办法凑够,那对于地方也是一个巨大的影响,没有一个官员,愿意看到这个事情。
可惜在目前来说,北宋看到的,只是200万所换来的代价,而没有看到之后的影响,甚至,就算是有人看到了,也不会在意。
毕竟,对于上位者的官员而言,人算什么,升斗小民,又有什么可以看重的,少了这些人,能够起到多少的效果。
如果是战乱年代,无数的蚁民可以掀翻一切,甚至影响巨大,可是在的和平年代,又有几个官员能够看的出来的,他们更加看重的,还是利益。
有了足够的利益,别说少几个劳动力,就算是人都少光了,也没有问题,哪怕是曾经唐太宗说过,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可是就算是唐太宗的理解,当时也只是理解到,善待天下万民,不能让民众吃不饱,否则,就可以掀翻船,他不会看到,这些底层民众,他们的力量都发挥出来的时候,产生的效果有多大。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无论是农耕文明,还是游牧文明,人的作用是有,却远远没有土地的作用更大。
对于游牧民族而言,土地代表着更大的草场,更大牧场,更多的牛羊,农耕民族也是一样,代表着更多的土地,更大的容纳空间,这是因为这两个文明的生产力水平远没有达到极限,本身的土地都没有完全开发出来,人口有些过剩了,对于上位者来说,与其控制人口的减少,倒不如控制人口的增长。
一个被后世称为祸源的文书,就这样的,通过各路跟东府,共同的签订了,这个时候,他们看到的是钱,可是对于北宋来说,已经是敲响了丧钟,接下来的几年时间之中,北宋将会持续的失去人口的,一直到无可再失去。
当然了,就后世的学者的眼里,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将会把所有逆转这个潮流的,都给这个潮流打的粉碎,定海军从拿下辽国之后,就已经没有了后顾之忧的,以当时的实力,哪怕是强行统一,都不是北宋能够阻挡的起的,后续的一系列的阳谋出现,北宋还沾沾自喜的以为占了便宜,一直到无法阻挡。
虽然说,也有一些北宋的遗老遗少们,一直都认为,赵信本就是仁宗之子,虽然改变了国号,可是总算是延续的,只不过这种观点,没有多少人认同,在史书上面,北宋是北宋,中国是中国,已经割裂和断代开了,同时,中国是走向了新的文明。
这些都是后话,暂且不提,在东府的这一次会谈之中,中枢跟地方实权派,达成了一个人口输出计划,全国范围三抽一丁,然后这笔钱,如果定海军不负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