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铅笔小说网>其他小说>皇宋锦绣> 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厂

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厂(4 / 5)

4家制作特殊面料的工厂,这些特殊的面料,他们的成分不只是布,还有很多其他的成分,因为稀少,并且整个面料的质量,远超过棉布和其他的材料,故而价格高昂,当然了,人工的成本也比较高。

高分子复合材料,之所以是高分子复合,就是因为他比天然的材料更加的纤细,蚕丝已经足够细了,否则丝绸也不会如此的柔软舒适,可是这些材料之中,有一部分,甚至比蚕丝更细。

更细,也就代表着人工成本的上升,不同粗细的线,织的衣服,消耗时间成本完全不同,这些面料,就是这样的,制作的速度大大的降低,可是单个的成本,人工的这算,也开始增加。

平均每一个人可以创造12万贯的产值,400人的工厂,更是可以达到4800万贯,4个工厂加起来,差不多达到了1.5亿,这其中利润在一半以上,这个总量非常的惊人。

也就是说,4个工厂,能够净利润超过7500万,这还只是1000多人的工厂,如果能够扩大规模的话,这个利润非常可观。

不过可惜,这些高档面料的工厂,是受到限制的,因为技术性太强了,定海军不可能长期,无休无止的进行培训,勉强培训了几百人,就开启了一个工厂。

未来,或许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北宋自己学会,或者从别的纺织工厂引进人员,会让这个人员缓缓的增加,因为在设计上面,这些工厂也最起码是千人的这个规模的,但是要想等到全部满员的话,可能不是一两年能够达到的。

这些工厂,甚至包括棉纺织,棉纱工厂,这些工厂开工程度,也没有达到极致,不但需要足够的工人,也需要工人之间的磨合,这个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定海军探寻太平洋,寻找一条前往北美的道路的时候,在定海军和北宋双重的重视之下,100个工厂的兴建速度非常的快,就难易程度而言,最早的已经投产4个月了,最晚的也投产1个月了,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生产的东西,总产值起码在40亿,利润达到了3成的,也在的12亿左右的。

12亿,哪怕分给定海军6亿的,北宋也可以获得6亿,这在之前,想都不敢,韩琦兴建一个大型运河的体系,就耗费了3亿贯,就东拼西凑,甚至动用了各地的管理费,这才达成,可是100家工厂,就轻松解决了2倍,代表着什么,代表着未来的北宋,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缺钱的。

北宋经过了多方面的努力,在庆历九年,整个财政收入,达到了一个极致,总共收入了1.8亿贯的资金,可是这100个工厂兴建,直接就翻了3倍,这还不是极限,因为还有劳务输出。

九年,因为只有300万人,还都是第一次,所以是3亿,到10年,就增加了到了420万人,平均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