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工程,一旦建成,最终的收益是惊人的。
就拿一条运河来说,最早的大规模的运河,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郑国渠,这个本来是纵横家用来拖累秦国的方法,用庞大的国力投入到这么一个工程之中,必然会拖累秦国的实力,让秦国无力大规模的进犯。
实际上,这个目的是达到了,在修建郑国渠的时候,秦朝的人力,物力被拖累,哪怕秦国拥有着强悍的力量和实力,都只能够零星的作战,只是在边边角角上面进行。
可惜大型工程的威力是无解,一旦郑国渠修建完成,产生出可怕的作用的时候,秦国的实力更加的稳固了,本身只是军事上面的领先,因为郑国渠的出现,变成了全方位的,粮食人口,军事,这三个方面的碾压,秦国能够统一六国,郑国渠的作用,也是相当值得说明的。
经营城市,经营国家的理念,虽然没有完善的总结出来,却是一直进行的,官员们的绩效考核,就是考核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了一些经济指标。
可惜,分而治之,加上中枢的财政状况不好,很多时候,只能够修补,北宋除了边疆的战争,在国内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工程,就是因为如此,财政并不好,也没有钱,投入倒着写建设之中的。
按照历史上,正常的发展轨迹,仁宗在庆历四年进行了变法的尝试之后,之后,就没有再推动变法,甚至连曾经变法派的中坚,富弼和韩琦成长了之后,变成了首相,他们却变成了保守派,丝毫不提变法了。
在不停的打补丁和一些幸运之下,终于熬了十几年的时间,可是仁宗和英宗,分别在4年之中死亡,4年不到死了两个皇帝,无论是典礼,墓穴,还有其他的花费,都非常高昂,北宋的中枢财力,终于在神宗到来的时候,陷入了崩溃,这也是神宗,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王安石的根本原因。
王安石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也是可以记忆在史书上面的政治家,可惜他走的太急了。
连一般人,走的太快,就容易扯淡,更别说一个国家,当一个国家才用激进的,孤注一掷的变法的时候,一旦出现了问题,那就是大问题。
北宋的变法,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也葬送了北宋最后的一点元气,从神宗后期,一直到后面的几个皇帝,就没有解决掉财政问题,庞大的问题,一直拖垮了整个北宋,才短短百年的时间,仁宗时期,强悍的军队,变成了表演的戏子,几万金军来到临安,80万禁军齐解甲,这也算是悲哀吧。
北宋是幸运的,他遇到了赵信这么一个穿越者,无论是各种的产品,神奇的机械,让北宋完成了从太祖的念想,收回了燕云十六州,打败了西夏,终于在三国之中占据了较为主导的全力。
可是北宋同时,又是不幸的,他遇到了赵信这么一个穿越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