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安享晚年的,他们更愿意回乡。
之前是担心路上困难,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在铁路线附近的,也不是每一个人都方便回家的,可是现在,3条铁路线的贯通,无论是京兆,还是两淮,覆盖的面积就大的多了。
后续修建的两条铁路,他们的目的,当然是周围,密集和富庶的人口,可是相对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关键。
按照一个铁路覆盖周围150公里来计算的话,这两条铁路,又多覆盖了600公里的区间,这就是遍布了整个北宋的北方。
定海军的大部分的人口来源于北方,确切的说是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也有,但是数量相对比较少,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定海军,琉球和海南,他们要回乡,不会走这个铁路。
之前,只有沿着沈阳到汴梁铁路周边,150公里的,才会选择回乡,稍稍远一点的,还不回去,问题很简单,铁路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从沈阳都汴梁,才一天多,30多个小时,可是要从火车站下来,乘车回家,150公里的话,就要走三四天的时间,真的再远点,时间就会成倍的增加,路上的困难程度也会增加。
现在,多了两条铁路,最少说多覆盖了三分之一的定海军人口,同时北宋的一些铁路网络,也通过的之前人描述和定海军的宣传,让人知道的,有的哪怕会稍稍远一点,只要有北宋的铁路网络,这样依然没有问题,无外乎是花费的问题。
这就是回乡祭祖的人员增多的根本原因,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人,他们操劳一辈子了,也辛苦了一辈子了,本来以为在定海军可以过上好日子,安享晚年,谁知道,还可以回乡去炫耀,这可是大好事啊。
跟随着老人回家的,都是一些妇女,当然了也有一些孩子,这些孩子都是上过最少4年学,在定海军系统的学习了一定的知识,对于定海军归属感比较强。
这些才是重点,他们都在学校之中肩负了一定的任务,主要是展现定海军全面的东西,那些老人,妇女,他们接触的,只是定海军的一个方面,又没有经过学习,或许会说定海军的好话,却说的不全面,或者是说不好,可是孩子们不一样,他们本身就系统的学习过,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也很强,又有针对性的专门的进行过训练。
他们会从自身,发展,未来的前景,还有很多的方面进行对比和论述,本身这部分经过了训练的孩子,他们学习的知识,掌握的知识点,就比北宋同时期的多很多,又专门的训练,当然是最佳的人选。
当然了,定海军,肯定不会全部都依靠这些孩子,这些孩子只是定海军诸多安排的一部分,在第一批回乡的人员之中,还有一些外交部,还有政府的职员,这些才是主体,未来的宣传,组织,安排都是由他们来进行的,这样的人最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