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连锁反应,甚至不用赵信在定海军这边下达命令,按照既定的规则,只要发现了,前置基地就可以提前的进行应对,之后,再跟进就是了,这也是避免出现问题。
不过,哪怕是下放,哪怕是用前进基地代替后方的总基地,这样增加了时效性,可是还是不那么的方便。
陆地上有火车这么一个24小时行进,时速还较快的联络方法,可是在海上就不行了,哪怕是最快的飞剪船,他的速度都不会超过35公里每小时,更别说其他船了,几百公里,几千公里的海洋,要传递消息,真的是要了老命了。
早在探索千岛群岛,勘察加半岛的时候,这一点就彰显出来了,可惜,没有办法解决,只能够下放任务,尽可能的把事情,放在一个小区域之中解决,而不是事事汇报。
这样有些方便了问题,可是又形成了新的问题,到底要怎么样层次的问题,才可以自己解决,要多么大的问题,才会反馈啊,这个度的拿捏,这个权利的分散,这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
赵信当然也知道的,要解决这个任务,最好的方法,就是把电报弄出来,因为最初,就立足于无线电报,因为主要是海上的联络,真正的额路上联络,反而不那么的重要,蒸汽机车140公里每小时的时速,在2000公里之内,都可以做到一天之内传达到位,而不是如同海上那样,超过1万公里的航程,动辄就是30天,甚至是40天,如果真的有急事,权利又不下放的话,黄瓜菜都会凉了的。
无线电报毫无头绪,无线电波,都没有弄的清楚,更别说无线电报了,这个研究小组,很是受到了赵信的重视,在最初的时候,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物力,可是研究了半天,不说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了,就算是一个头绪都没有,众人按照赵信的描述来实现,可是到最后,连一丁点的进步都没有。
在关键的时刻,赵信不是直接行政命令,大家按照这个继续研究,而是适时的转变了方向,把方向从无线电报,转为了有线电报。
这个正好合乎了发展的方向,一旦转向在有线电报上面,立刻显示了出色的效果,有线电报,本身就非常简单,哪怕的赵信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可是看电视剧上那么多的,然后稍稍想一想,就知道了有线电报的原理,主要是用三种不同的电脉冲信号来代表,点,画,间隔,这个实际上,也就是不同的脉冲信号。
只要是在一个电路上面,制作一个特别的开关,开关闭合,然后间隔时间,这三个不同的选择,然后分类汇总,形成编码本,然后就可以传递信号了。
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简单了,最少说,赵信提出了这么一个基本的思路,研究人员分成了几个方向,逐步的完善它,这才最终完成。
有线电报,完成电报机